破壞獨裁者銅像,是十分正確的行為

 

不過,破壞蔣介石銅像能製造新聞,使這個被視為日常風景一部分的物件,被凸顯出來。中正紀念堂蔣介石銅像(20日)遭一群獨派青年潑紅漆。圖/張家銘

不過,破壞蔣介石銅像能製造新聞,使這個被視為日常風景一部分的物件,被凸顯出來。中正紀念堂蔣介石銅像(20日)遭一群獨派青年潑紅漆。圖/張家銘

在台灣,大眾常會錯誤的把獨裁者蔣介石的銅像,視為如路燈、行道樹或學校校舍一般的日常風景、普通公共資產,不會想到豎立在公共空間的特定人物塑像,並不僅僅是單純的一塊金屬或玻璃纖維,而是具有象徵意義和歷史脈絡的,使得台灣本鄉本土的知名人物、歷史人物或紀念物持續被排擠出台灣的公共空間。這不但有使台灣的歷史文化傳承斷裂之嫌,更向國際上傳達了台灣人,不重視民主、心向中國政權的錯誤訊息,這是不利於台灣爭取民主國家陣營國際支持的。

不過,破壞蔣介石銅像能製造新聞,使這個被視為日常風景一部分的物件,被凸顯出來。雖然多數人會刻意忽視或根本就看不見這種行動,所傳達的象徵性言論,而將此視為單純的破壞公共財產行為,甚至有可能因為他們的政治恐懼症,與不問動機與脈絡、只以「動手」論對錯的順民思維,而把行動者歸類為極端分子並加以仇視。

但不可否認的這種行動,還是能讓一些原本不注意到蔣介石銅像「奇怪之處」的人,開始關注銅像的歷史脈絡或轉型正義議題,並給有台灣意識卻不敢表達或找不到同好的人壯膽、指明支持對象的作用,同時也能給高級外省人軍公教、黨國權貴等蛀蟲階級製造威脅,因為「老蔣貢獻」神話,正是他們捍衛他們特權時,所使用的重要藉口,而破壞蔣介石銅像,正是在公開宣揚對「老蔣貢獻」神話的質疑。

破壞蔣介石銅像,比起「裝飾」它們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裝飾」它們的成果,往往很快就被清除,雖然年年都有它們被「裝飾」的新聞,但是他們多半還是屹立不搖、繼續霸佔公共空間,除非是多次反覆被「裝飾」,才有可能有較小的機率,使它們被移除。但被斷頭或以其他方式破壞的蔣介石銅像,被遮蓋起來「眼不見為淨」或乾脆移除的機率,就相當高了,也比較不會發生被移除的蔣介石銅像,出現在慈湖招攬觀光客、繼續破壞台灣形象的狀況。

林廷穎(國立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大學部學生)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