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媒體識讀」力的4個要訣

 

媒體識讀的4個訣竅,其一是有圖不一定有真象,如駐日代表謝長廷就曾被有心人士竄改畫面字幕。示意圖。翻攝臉書

沈明正/南台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燕子颱風重創日本關西地區,竟意外導致一位駐日外交官日前不幸輕生,引發各界對於假新聞的熱烈討論。由於資訊科技進步,媒體社群普遍,訊息傳播快速,網路爭議訊息不斷,甚至惡意散布,加上廣電媒體播送,產生擴大宣傳,已嚴重影響人民相互信任、危害社會安定、也不利民主自由發展。
 
要有效遏止 假新聞,可由阻止假新聞的傳播及提升民眾媒體素養二方面同時進行。
 
首先,在阻止假新聞的傳播方面,NCC已決定開出第一槍,提高罰責。要求廣電業者須確保提供視聽眾正確平衡的資訊,避免爭議訊息轉載對社會造成傷害,如有違反事實查證致損害公共利益,或妨害公共秩序、善良風俗者,最高可罰200萬元。
 
也有學者基於維護網際網路自由開放,提議由業者及第三方團體建立「真實查核機制」,期能有效遏制止假新聞。
 
其次,在提升民眾媒體素養方面,應先培養「媒體識讀」能力。
 
第一、讀看新聞要用常理來判斷,像是大陸媒體宣稱破獲100多起台諜案。一次破獲100多起便已不合常理;以台諜色誘大陸青年學生也不合理,因為青年學生很難擁有國防機密情報。隨後國防部嚴正駁斥報導內容子虛烏有。
 
第二、有圖不一定有真象,有些新聞圖片為真,但是內容為假,例如駐日代表謝長廷的案例,原來圖片內文是「我們現在標準和日本是一樣的」,卻被有心人用藍色字幕改成「就算大阪辦事處都死光光了,我也不辭職」。
 
第三、慎防利用有名機構背書散布不實消息,例如有人公布選情,表示根據成功大學民調,韓國瑜和陳其邁出現黃金交叉,韓國瑜支持率領先陳其邁1%。但成功大學隔天卻嚴正聲明,並未接受委託進行相關民意調查,也未曾發布此一民調統計結果。
 
第四、對於用字遣詞怪異、網址怪異、盜用的影片和圖片、利用名人見證、時間錯置與場景拼貼的新聞等都應提高警覺。大部分民眾在轉傳資訊時,都是出於善意,不知訊息真假。提高資訊識別能力,可以減少轉傳爭議訊息或假新聞,廣電媒體也就不會跟進報導。民眾除了要提高意識避免被假新聞誤導外,更要避免自己有意無意間成為「假新聞」傳播的幫兇。對於來源不明的訊息應該趕快查證,不要傳播,並且能夠在真相查證後幫助澄清。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論壇〉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