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 「一家親」

記者鄒景雯/特稿

政治就是生活,政治上難解的問題,用日常的處事態度去理解,經常可以一通百通。這個簡易的方法,也總是能輕鬆拆解政客的話術,迅速掌握其核心本質究竟所欲為何。

  • 台北市長柯文哲。(記者方賓照攝)

    台北市長柯文哲。(記者方賓照攝)

打個十分尋常的比喻,一戶小康之家,隔壁不巧住了個惡霸,家裡女兒每回出門,都會受到鄰家暴發戶的侵擾、甚至強暴脅迫,為人父母者應該怎麼辦?一,帶領全家奮力抵抗;二,報警處理;三,假裝不知道;四,笑稱:「一家親」。

試答上述這個假設性問題,可以測試一個人的生存哲學與行事方法,進而放大為一個國家的領導菁英群,他們的抉擇,以及適格性問題。為什麼一定要用女兒來打比方,因為國格、尊嚴、群體利益,凡涉及公共財的範疇,大家都想享有,卻最好不要由我來負擔,這也使得政客在進行出賣行為時,經常可以不痛不癢,甚至獲好評。例如大家都要國防,卻不想當兵一樣。因此非得用自己最珍視的女兒來設想,才能透徹明白大家對於責任的定義。

前題選擇第一個選項者,以小搏大,風險很高,但是勇氣可嘉;選擇第二個的,知道力不如人,於是尋求外力保護,但是公權力能否彰顯,以及是否引來惡霸更大的報復,則是可能的變數;選擇第三個的,無計可施,乾脆裝睡,女兒被擄去凌虐,當成保全家平安的必要成本。至於第四個選項,主動到對門去親善,自認是給人面子,虛以委蛇,女兒出門就改成忍氣吞聲、接受調戲。

在現實社會,正常的多數父母應該是第一與第二的複選;既不容惡人挑釁,也想盡辦法向外求助,怎麼可能讓寶貝女兒的一根汗毛受到傷害?後面兩個選項的父母,肯定受到女兒唾棄,多數會自慚形穢,抬不起頭來,倘若反而振振有詞,自認解決了兩家的困境,打開了雙方的僵局,甚至沾沾自喜是唯一能與惡霸對話者,這成了什麼樣的人格?

兩岸一家親,同樣應該放在這樣的思考模式下去檢驗。唯有這樣看待,才有可能進一步洞悉:為什麼有人會把港澳台居住證看成是等同美國綠卡。事實上按照中國的設計與規定,很顯然,這是一個「類國民化」的重大轉折;然而綠卡持有者,依美國法律規定仍是「外國人」,因此設限離開美國不能超過六個月等,如果一定要比照,應該是美國國籍還比較接近。

在台灣,擁有雙重國籍者不得擔任公職,這是涉及國家忠誠度的基本條件。早年,擁有美國籍,被蔣氏父子當做「落跑」的象徵,現在,因為各種理由直接去敵對的中國領證的,其權利義務關係,怎麼可能不做檢討?「一家親」脈絡的恐怖在此。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