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選擇要當「北漂青年」,有什麼好哭的呢?

 

今年高雄選戰中,透過媒體的宣傳,似乎造成讓人以為票投給韓國瑜,就會好改變「北漂青年」的窘態與困境。圖/張家銘

今年高雄選戰中,透過媒體的宣傳,似乎造成讓人以為票投給韓國瑜,就會好改變「北漂青年」的窘態與困境。圖/張家銘

在這次縣市長選戰中,出現了一個「名詞」,叫做「北漂青年」,指的是為了有更多工作機會、更好的薪資,許多青年選擇離鄉背井北上打拚,經過媒體的炒作,轟動一時,也被媒體形容這是影響選舉的一個相當關鍵的族群,因為在選舉中帶起風向,引起選民不滿情緒,造成社會氛圍,確實足以帶來衝擊選情的影響。

在今年高雄選戰中,出現了「韓國瑜幫我回家,北漂青年見不到父親最後一面,淚流滿面」的廣告文宣品,透過媒體的宣傳,形成選舉的話題,造成的氛圍與風向是讓人以為票投給韓國瑜,就會好改變「北漂青年」的窘態與困境。

台灣南北資源不平均,重北輕南的發展,由來已久,蔣家國民黨威權統治的年代,國營事業的總公司設在台北,在台北繳稅,工廠卻設在南部,等於是在台北下雞蛋,卻在南部拉雞屎,「北漂青年」現象的形成,國民黨黨國體制絕對是罪魁禍首,如今,這個罪人卻搖身一變,成了要解決問題的救世主,世界上真的有這樣的道理嗎?

說起「北漂青年」,是社會發展存在的普遍現象,實在不應該做為選戰炒作的話題,因為水往底處流,人往高處爬,這是自然不過的現象,民主國家自由社會,人們有選擇職業的自由,也有選擇居住的權力,說穿了就是一個選擇的問題,不要以為會有「北漂青年」,是因為薪水高低、福利好壞的問題,其間是存在著錯綜複雜的因素。

台灣的教育資源集中在北部,受到好評的大專院校,都在北部,年輕人長年在北部接受教育,畢業後留在台北發展,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其次,台北的生活模式,也比較多元化,適合追求新潮流行年輕人的口味,不少年輕人會成為「北漂青年」,是還不想安定下來,人生苦短,青春不再,那會那麼容易就安定下來呢?

名作家、前文建會副主委吳錦發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從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今天的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學系取得學位,一度留在台北工作,曾在一些電影公司擔任編劇、編導、助理導演等工作,他是「北漂青年」的典型,可是後來他選擇回到高雄工作,在《民眾曰報》、《台灣時報》等媒體工作,直到幾年前出任文建會官職,才北上就職,對他而言,高雄市才是他的家,台北只是過客,他一直受不了台北冬季陰雨綿綿的天氣,從來沒有想過冬天「到台北來看雨」,包括了找朋友。

像吳錦發這樣過了一段時期「北漂青年」生活,選擇落葉歸根,回到南部的人還不少,在南部工作比較没有發展性,可是生活安定,物價便宜,吃一碗魯肉飯,價錢就不一樣,台北就是貴森森 ,南部是便宜又大碗,台北市的房子貴到只能「爸爸買給你」,在高雄市年輕人就買得起,所以有人寧願在南部定居,也不想在北部終生當個蝸牛族。

所以說,「韓國瑜幫我回家,北漂青年見不到父親最後一面,淚流滿面」的文宣,根本是詐騙集團的作品,第一,當不當「北漂青年」是個選擇的問題,與韓國瑜有什麼關係,難道選一個二百五當市長,年輕人就會改變不想安定的想法,乖乖的留在家鄉陪父親,當乖寶寶嗎?其實,現在交通方便,高鐵從台北回高雄,一個多小時,真的會「見不到父親最後一面」嗎?第三,年輕人那麼孝順的話,平日可以回去看父親,當天來回絕對可行,台北如像他們講的薪水那麼高,買張高鐵來回,真的做不到嗎?

「北漂青年」這個議題的出現,實在有夠荒謬,是在白賊騙人,其作用是在分化族群,挑撥南北的城鄉差距,北部人就是蓋高尚,生活過了比較好,南部生活就是不像樣,才會產生「北漂青年現象」,其實這是個選擇的問題,「選擇,選擇,選擇」,很重要,所以才連續說三次,你選擇物價高,生活品質不好的台北討生活,就不要埋怨房子買不起,高鐵票太貴,到底自己選擇要當個「北漂青年」,有什麼好哭的呢?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