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所經歷的台北市長選舉

作者經歷過多次台北市長選舉,他認為,選舉結果是體現人民的自由意志,這是台灣民主的驕傲,人民正在民主化浪潮中,創造歷史。合成照片

劉韋廷/博士研究生
 

20幾年前,我參加北區聯招考上台北市的高中,從台北縣郊區跑到天龍國讀書,那時候剛好陳水扁當市長,記得入學時市長發給高一新生每人一本手冊,上面有捷運資訊,台北市各項便利措施,活動很多。
 
陳水扁市政任內,改革公務員效率,掃除八大行業,讓這些社會底層的人恨得牙癢癢。我就讀的高中,老師立場大多偏向藍營,他們不喜歡陳水扁,也告訴我李登輝支持台灣主體性,有台獨傾向,開始去中國化,儘管他是國民黨籍的總統。於是,我開始察覺台灣人的內在矛盾,像藍皮綠骨的情節,不斷在許多台灣人的內心中擺盪。
 
等到1998年,陳水扁連任市長失利,使得說不想參加選舉的馬英九當選,激起綠營選民高呼選總統的口號。我記得陳水扁落選的新聞畫面,支持者失落情緒感染很多人,因為綠營的競選演講非常打動人心,尤其是長期受國民黨統治的本省人,想要透過民主機制與國民黨一決高下,可惜失敗了。
 
2年後,總統大選因為國民黨分裂讓陳水扁當選,年輕人大多支持綠營。我在高中補習班認識的大學生有投票權,偷偷告訴我要投民進黨,臉上十分開心,那畫面我始終記得,他們相信民進黨可以改變國民黨長期以來的僵化,改變就是力量。
 
這是台灣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台灣人有了自己當家作主的感覺。
 
可惜陳水扁當政,因為朝小野大,施政遇到阻礙,支持度低。同時,擔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卻人氣旺,一方面外型條件優勢,得到很多婦女票的支持;另一方面,馬英九形象與陳水扁總統敢言、常說錯話的風格形成對比,民眾偏愛馬英九謹慎,給人穩重的感覺,後來馬英九順利選上總統,國民黨讚譽他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彗星。
 
這些種種讓我周遭綠營朋友對本土執政者,感到失望,後來民進黨爆發重大危機,如紅衫軍上街抗議,陳家捲入官司,更讓綠營人氣盪到谷底,遑論首都的選舉,民進黨始終與市長寶座無緣,這跟台北市藍大於綠的選民結構有關。因此,若想打破鐵板一塊,就必須採取合作模式,才能致勝。
 
2014年立法院強行通過服貿的爭議,造就太陽花學運,啟蒙為數眾多的年輕人重新關心政治,學運改變了他們、或者可以說是轉化了我們的生命,通過實際的行動,逐漸認識台灣過去以來的民主血淚歷史,決心要給百年老店的國民黨,在年底選舉一個徹底的教訓。
 
台北市長參選人柯文哲,素人參政,就在此時被拱上神壇的,雖然他的立場偏綠,但是不加入任何政黨,以及有網路鄉民的支持,青年智庫賣力行銷,更何況加上綠營的禮讓,讓柯文哲的選票衝破80萬張的天花板,跌破眾人眼鏡。當時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台北市的朋友因為與父母投票立場不同,他想支持柯文哲,但父母寧願他不要去投票,待在家裡就好,造成家人之間緊張的局面。這看得出,年輕人有一份想要突破現狀的心願,可是大人似乎好像都不明白,總是覺得以前比較好,害怕改變。
 
不過,4年過去了,今年的台北市長選舉如同《三國演義》所言:「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網路一堆帶風向的消息,讓人霧裡看花,不知道該相信誰說的話,打開電視、網路,名嘴滿天飛。
 
這次民進黨不願禮讓柯文哲,而讓姚文智出線,與國民黨丁守中,呈現三國鼎立,印證了歷史重蹈覆轍的道理,亦即,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不過,我衷心希望選舉可以少一點口水,多一點實務的政策辯論,參政者要能夠保持初衷,為人民服務,堅持改革理想,切莫流於意氣之爭,以免貽笑大方,畢竟這是一場首都市長的選舉,該做出應有的榜樣。選票是神聖的,選舉結果是體現人民的自由意志,這是台灣民主的驕傲,我們正在民主化浪潮中,創造歷史。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論壇〉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