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K的台灣之光

麵包的吳寶春、小籠包的鼎泰豐,在消費者眼中都是佼佼者。兩者的售價都比一般店家高上兩、三倍以上,而拜得獎加冕、產品的差異化,吳麵包的附加價值不亞於鼎泰豐。

據報導,吳二○一○年要創業時,曾向鼎泰豐董事長楊紀華討教經營之道,當時楊強調「鼎泰豐成功的秘訣不是美食,優秀員工才是致勝關鍵」。因而建議麵包師傅薪水應該要四十五K,當時鼎泰豐的後場初級師傅月薪五十二K,洗碗工人起薪也有卅二K。不過對比吳寶春公司目前在人力銀行的徵才資訊,麵包師的起薪是二十六到三十二K,等同其麵包師傅還不如人家八年前的洗碗工。

對於吳的「吝給」,有支持者表示,他的起薪是合法的,也和同業相當,評論此事應當要通觀,吳只是個案,台灣低薪還是要政府通盤解決。

沒錯,我們需要通觀。

國際勞工組織(ILO) 幾年前就指出,自一九八○年代起,工資的漲速就跟不上勞動生產力,意味勞工分到的經濟成長果實越來越少(相對資方)。

ILO建議,各國政府若有心解決勞動市場的不平等問題,就應實施基本工資並強化集體協商機制,以提高低薪貧窮勞工的收入,而非依賴財政政策來重新分配財富。

以台灣目前的社會氛圍和既有基礎來看,集體協商與重分配,不太可能大有進展。最近的契機是,產創四大租稅優惠將依慣例延長十年,財政部希望租稅減免之後的企業可以讓利益進到基層,適度對員工加薪,或是增加僱用,不希望享受租稅減免之後所增加的盈餘,只是配發股利或只讓大股東獲利。期待這一「希望」能有效落實,這也是執政黨將接受的檢驗。

至於基本工資的調整,雖是較具全面性與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小英政府兩年半(含明年元月生效的調至二三一○○元),月基本薪資已調漲了三○九二元,相較馬英九的八年僅調漲二七二八元(由一七二八○調至二○○○八),未來的空間可能有限,這是避免對眾多中小企業衝擊過大。

根據勞動部統計,目前全國九百多萬勞工中,適用基本工資的本國勞工和打工時薪族僅約一百八十多萬人,其餘多數勞工受惠有限,這些勞工的薪資是由「市場決定」,幸運者身在幸福企業,雨露均霑;不幸者有的是經營者獲利有限,無成果可分享,有的是遇到慣企業或慣老闆,如上市櫃公司每年穩定EPS的零頭就可以讓員工每月加薪兩成,卻留給股東;吳寶春的「吝給」也有異曲同工。

對吳寶春來說,這次衝擊不應當只是對政治的重新認識,鼎泰豐多年前給的建議,現在還適用。自己是企業家還是小商人?寶春麵包能走多遠、多久?再次機會檢視自己的經營哲學,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作者為專業經理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