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彩軍裝的聯想

 

總統不是帝王。民主國家總統以軍服出現國人之前,不是正常或健康現象。圖/總統府

總統不是帝王。民主國家總統以軍服出現國人之前,不是正常或健康現象。圖/總統府

國人時常可看到蔡總統身穿迷彩軍裝,在多項軍事場合亮相。她的這一表演,很能令人憶起昔年日皇裕仁跨乘名馬,校閱部隊演訓鏡頭。兩者都是意在營造元戎統帥形象,結果卻都適得其反,顯示出兩人都在扮演不勝任角色,都大有諷刺意味,純是公關敗筆。

裕仁乘坐高大白色御馬,反而襯托出他五短身材欠缺威儀。他看去馬術也不很精良,坐在馬上並不自在,更顯現出他學者甚或學究的文弱本色。但當時他雖身為天皇,實質是處於軍方掌控,騎白馬扮演最高統帥,或也是他身不由己不得不爾。

然而蔡總統選擇戎裝出席軍事活動,不會是身不由己順從無形壓力,縱使是出於公關幕僚建議,她也應是欣然同意,視為提升民調有利決定。

很夠諷刺的是,台灣歷任六位實權總統,蔡總統應正是最不適合穿著軍裝之一位。這一現象和性別無關。柴契爾夫人戎裝檢閱軍演,可以想像定是英氣勃發無人膽敢輕視。蔡總統則是平素衣著尚能顯現幾分書卷氣,穿上迷彩軍裝,則真不知該如何形容。

任何人的體型外貌,都不是自身能決定。但無論總統村姑都該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適合或不適合某一類型衣著,以免被人看來暗笑。人若是受有高等教育,見過重大場面,而仍欠缺這一份自知,其人的見識或也可想而知。

炫示三軍統帥身份自曝其短

總統不是帝王。民主國家總統以軍服出現國人之前,不是正常或健康現象。美國的艾森豪總統原是五星官階將軍,老布希曾服役參加二次大戰。但兩人也未曾在任內穿著軍服炫耀三軍統帥身份。

以台灣之前五位實權總統而言,老蔣總統是老陸軍,他又自封為五星上將,穿軍衣早已成為習慣,擔任總統經常全副戎裝,多少可以理解。其後四位則均未見在任何場合穿軍服,炫示其三軍統帥身份。這一現象,或係因為四人多少都是心性成熟,具有人格安全感,不覺得有需要時時自我肯定,或期盼國人時時肯定尊崇他們這等偉大領袖。

明顯的一起例證,是這幾位前任總統,並無一人口口聲聲提醒國人只有他最行,只有他能守住台灣,不斷訴說到惹人猜想他心神是否正常。

蔡總統恐也未能想到,身穿迷彩裝在軍方各場所場合亮相,未必能增強軍隊袍澤敬畏,甚至所收到效果正好相反,徒然招惹竊笑。

本年元月三十日,自由時報刊載一幅新聞圖片。圖中顯示一排多組士兵正在做實彈射擊準備動作,旁側一位高大軍官則是在做講解介紹狀。和他對面而立,頭戴迷彩盔,身穿迷彩背心,身形矮小的一人,則明顯是他做簡報的對象。兩人身高和體型懸殊對照下,圖片給人的印象,真頗似是高大成年人在對國小兒童講話。而這位軍官做簡報的對象,正是三軍統帥蔡總統。

不知這幅幾令人不好意思多看的圖片,能否更增加國軍官兵對這位三軍統帥的敬畏和信仰?

蔡總統身材矮小不是她的錯,正如五短身材不是裕仁天皇的錯。但蔡總統視察軍方活動時,若能不穿軍人服飾,不戴迷彩頭盔,不穿迷彩衣,則至少也避免製造這種愈看愈不像統帥的不良觀感。柴契爾夫人、甘地夫人和梅爾夫人都從不穿軍裝,依然得到軍方信賴敬畏。

治國綜藝化 幕僚文青化

現下社會已有「治國綜藝化,幕僚文青化,政府學者化」之譏。治國綜藝化,將國事當遊戲已很不足取,若是治軍也綜藝化,後果必然是軍心渙散軍風敗壞,不是即興說些硬話犯話,自封為辣所能挽回。

數月以來,報章曾刊載多幅蔡總統身著迷彩軍服,視察軍旅圖片,上述軍官做實彈射擊作業簡報是其中之一。其他幾幅看來也難令人感奮,而有濃厚都是在擺POSE作秀之感。本文即在此聊舉二例。

其一是蔡總統登上F-16V座艙,聽取旁側一位軍官簡介操作程序。但三軍統帥不是戰機駕駛員,真有需要去了解起降翻轉等各項操控動作?

其二是蔡總統一身迷彩,和一位飛官站立在F-16V戰機旁,統帥且豎起拇指作讚許狀。然而從圖片看來,她愈看愈不像軍人不說,也令人想起早起年所謂名媛在阿帕契機身前擺姿勢往事。不知該統帥為何拍這容易引起不良聯想照片。

2018年9月13日,自由時報刊出另一張蔡總統迷彩裝圖片,恐更讓國軍官兵看來不舒服。圖片所示,是總統府秘書長陳菊也是一身迷彩,站在總統,真不知是何人主導決定做此安排。

陳菊著迷彩裝反顯怪異

要知總統府秘書長純粹文職,穿軍服是否合法恐都值得研究,歷來擔任這一職位官員,自張群、馬紀壯、蔣彥士等人以來,從未有一人穿軍裝立於總統身側,蔡政府又何以要破此例。

不僅如此,前此國民黨吳主席以不雅譬喻,疑似影射陳秘書長固然不足為訓。但以秘座的身型、面型以至髮型,都該是極不適合穿軍服。蔡政府何以要有這一圖惹國軍官兵冷笑驚人之筆?

蔡總統穿迷彩軍服,本身不是大事,顯現的心態,卻令人不能無憂。她確是一位人格成熟正常國家領袖和三軍統帥?

< 資料來源:《民報》【專欄】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敏洪奎

敏洪奎
1972年曾以筆名「孤影」發表<一個小市民的心聲>,被當時執政當局引為宣傳利器。後因感嘆執政者保守極權毫無進步,開始為文呼籲外省選民放棄敵視心態,理性面對本土化的大浪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