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為何道歉

事情都已經發生了,多言又有何益?這要看話是怎麼說的。如果具有建設性,就是有效的檢討,既不會成為馬後炮,也可以做為改進的教案,避免再有下次。

  • 總統蔡英文針對國安局私菸風波向國人道歉。(資料照)

    總統蔡英文針對國安局私菸風波向國人道歉。(資料照)

就拿特勤人員藉總統專機狂購免稅菸品這事件來說,如果重新來過一次,應該如何處置,才不會把一件簡單的突發情況演成危機擴大?這應該是當前所有總統幕僚已經思索完畢的課題,如果他們夠稱職的話。之所以稱之為簡單,在於這件事的情節並不複雜,理當有效決斷。倘若該斷未斷,事隔近週,內圈智囊總該回神,著手清理戰場,否則如何善盡穩定中樞的職責。

如果把時鐘撥回到七月二十二日專機抵達國門之際,蔡總統車隊後段的隨從車輛非其預期的遭到攔截,從危機管理的角度,此事未能防患於未然,直接進入危機發生後的處理,究竟這是總統本人出訪歸來被突襲?還是調查局針對國安局人員秉公辦案的關鍵收尾?兩者間只有一線之隔,但是後續衝擊有若天壤,因此一開始的「定性」很重要。

不論從哪種角度來看,出訪專機訂購了上萬條菸,蔡總統當然不知道,總統也不會管,這事當然與總統無關,就如馬前總統回答任內出訪也有免稅菸品訂購時說「當時對此事一無所知」,是一樣的道理。既然總統不是當事人,就沒有被突襲的問題,應該立刻以超然的立場,指示徹查嚴辦,把暴風圈界定在一定範圍內,也就是訂購系統本身,絕能不外溢到總統身上。基本上,蔡總統在當晚做出局長准辭、侍衛長調職的決定,第一時間是做了正確的切割;而這兩位的懲處也在於他們未能做好危機預防的工作。

由於正值選季,在野黨與媒體的攻擊與監督,當然不會讓危機處理者稱心如意,甚至會如鯊魚聞血而至,這時訓令所屬,包括侍衛室與華航承辦單位盡快將有關資料公開透明,是止謗的第一要務,其他可能引起「牽絲」的講話,一句都不能溫情主義,否則切割就會破功。回顧過去一週,是否定位不明的話太多,不時往火圈裡跳?超買還是走私,正是顯例。尤有甚者,總統府或許是想減輕外界的火網攻擊,竟然主動放出「此一陋習自李登輝時代就開始」的混淆戰術,然卻未能同步提供證據明細,造成效果適得其反,既被斥為轉移焦點,且無疑是惹火上總統的身,更為不智。

若府內幕僚想要提醒外界此事「行之有年」,也該透過「側翼」來處理,不應犯了自開戰場的錯誤。何況,昨天才由華航遲緩公布的較完整存檔,總統專機的免稅菸購買可查至二○○六年,這是陳水扁的第二任,此後至今的十四年間,共二十六次總統出訪,為數不少的是十位數、百位數,根本不宜類比,真正開始「如火如荼」下單的,應是馬英九任內開始出現以千為單位的情況,而蔡英文三年多六次出訪,則是倍數成長,這次則破萬,這與菸捐調漲想必有關。從數字比較,反而凸顯這幾年的「發揚光大」,扯到前朝並非超級有利,足見在事態尚未充分掌握前,這類手法務必慎重。

週六,蔡總統出面道歉了,其實,總統何必道歉?本來不必如此,只要站穩查辦到底、勿枉勿縱的上位立場,誰會要求國家元首要管菸,怎麼會影響選情,國民黨全代會又怎麼好意思無限上綱?之所以搞到要道歉,正是危機處理失敗使然。

為什麼會這樣?總統出訪,從國安會以降,有隨行的人,有留守的人,後方的人一定要有應變準備,隨時接手排難,才能組建成堅強的隊伍;在欠缺縝密評估下,就讓總統頻上第一線,會是最後一例嗎?這才是亟待面對的核心問題。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