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媽乾洗人民

中美貿易戰最近駁火升級之後,人民幣對美元貶破了一比七的防線,一路向七.二挺進,理論上這有利於中國的出口,抵銷關稅大幅升高的壓力,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而是肥了央媽(中國央行),瘦了人民。

從八月初人民幣破七之後,直到七.二左右才暫時獲得支撐,一個月以來,幣值已經貶了近四%,從購買力的角度來看,這就意味著,一百萬人民幣的資產,已經縮水四萬元。專家綜合計算,人民幣的購買力,今年以來已經下降了百分之三十。

外銀預估人民幣年底前將貶至7.2元甚至7.25元。(歐新社)

 

中國央行為了握有外匯安全儲量,似乎無意死守,這強化了貶值空間的預期心理,美銀美林悲觀的預測年底將達七.五,幅度還有四%,遠高於一年定存利息。

貨幣貶值最直接的後遺症就是通膨。中國農業部八月數據,豬肉批發價月增二十六%,反映到零售市場上,北京一公斤肉排八十八元(台幣三九二元),大媽們哀嚎吃不起。中國一年要吃掉七億頭豬,非洲豬瘟已經造成供給緊張,貿易戰又把美豬進口關稅抬高到五十八%,更是雪上加霜。上海「好市多」(Costco)開幕,搶烤雞的景象有如大饑荒,許多地級市也紛紛祭出憑票限購令,彷彿回到食物券管制的計劃經濟的黑暗時代。蔬菜水果也漲得無法無天。

貨幣貶值,理論上直接傷害進口購買力,對內需影響不至於如此巨大,為什麼在中國會如此敏感?這就涉及中國特殊體制了。通常來說,企業或個人做生意收到美元,你可以外幣形式持有或消費,無損於資產或購買力。但在中國不是這樣,因為他們實施強制結匯制度,企業無法保留美元資產,這就是說,每交易一美元,中國央行會印出七元人民幣。

如此一來,中國老百姓所生產的商品,被美國人用美元買走了,美元卻被中國政府拿走了,而中國老百姓手裡拿到的,卻是購買力愈來愈弱的人民幣,於是他們只好想方設法外逃,或者趕快花掉換成保值資產。

長此以往,中國經濟結構出現扭曲錯位,人民幣貶值,現金儲蓄意願會降低,表面上有助於刺激內需消費,但在表面繁榮之下,其實潛藏著大量的金融爆雷的風險。

(作者為業餘投資人,新北市民)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