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偏遠地方」找到希望

這一週過得特別快,因為週一與週二進行地方巡查,走訪澎湖與屏東兩個偏遠的縣份。這個行程是依照〈監察法施行細則〉的規定,將所有監察委員編為10組,分派到全國各縣市,每年度做兩次地方巡查,主要行程大致包含兩個部份:一是就預先選定的施政議題聽取縣政簡報,並參訪縣內特定地區或單位;另一是接受當地民眾陳情,說難聽一點,就像以往的「欽差大臣」代表皇帝巡訪民瘼。這兩個「節目」都好像是監委代表「朝廷」在督導「地方」的施政,這是尖尾剛就任時的認知,所以很不想去;但漸漸尖尾體會到,地方巡查的效果反而像是讓監察委員有機會「接地氣」,不要只是坐在辦公室從一疊疊的「公文」裡揣摩台灣,而是腳踏實地出去接觸台灣。對尖尾而言,踏入台灣地方基層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對台灣的未來再度燃起希望。這次澎湖與屏東之行,這種感受特別明顯。


 

上一次到澎湖,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這次有一位來陳情的民眾見面就說:「你上次來馬公助選站台,還是我去機場接你的。」我驚說:「難得你還認得出我!」(逝水年華,感傷啊。…切回主題。)
 
澎湖縣府農漁局準備的簡報,讓我疲憊的心深受激勵;前此澎湖縣面臨的重大問題都與海洋有關,一個是海底覆網、一個是海灘垃圾,統稱「海廢」問題。前者是由於漁船使用底刺網與流刺網捕魚,容昜與海底的沈船或珊瑚礁牢牢勾住,漁船只有斷網脫困,久而久之,許多海底珊瑚礁被廢棄的漁網覆蓋而窒息死亡,連帶造成棲地破壞、魚群減少,漁業受創;同樣的,被季風與洋流從對岸、中南半島、甚至日本帶來的海飄垃圾覆蓋整片海岸線,讓遊客在沙灘上寸步難行、不願駐足,也使得觀光業受創。
 
對前一個問題,農漁局除了訓練漁民潛海清網、獎勵回收之外,明年元旦即將開始實施漁具的「實名制」,也就是規定刺網漁具上的浮球、浮子要標明漁船名稱與编號,以後自己的廢網自己回收,否則既存的廢網政府還來不及處理,又有新增的廢網覆蓋,問題永遠不可能解決。這有些類似阿扁在台北市長任內處理違建的原則,一方面新增違建即報即拆、另一方面既存違建逐年拆除。依該局統計,兩年下來已經清除了18.53萬公尺的海底覆網,成果相當可觀。就後一個問題,農漁局雖然也像台灣其他臨海縣市一樣,主要靠著辦理「淨灘」活動,但他們加入了一些競賽的元素,以鄉里為單位,各自負責「轄區」內沙灘的垃圾清除,像望安鄉、西嶼鄉、馬公市的所有各里,都已百分百完成任務。據該局統計,單只今年前10個月,各鄉已舉辦過120場淨灘活動,全縣10萬居民中有15,161人次參與,共清除208公里海岸線的298公噸海廢。由於地緣關係,當然這是一個不可能終了的任務,但是照片上龍門沙灘、潭邊海域、赤嵌牛罩尾等地,不見垃圾、煥然一新,總是令人相信「有志者事竟成」這句話。
 
 
第二站的屏東縣,不可避免也有特別困難的處境,那就是縣內 1,600 戶養豬場污水排放所造成的流域污染。面對這個長久以來的老問題,縣府環保局的簡報也頗有新意,提出了畜牧廢水的「資源化」構想,也就是把豬尿液先進行「厭氧發酵」,一方面從事沼氣發電,另一方面做成沼液與沼渣,可供農地肥料之用。但廢水資源化不能只有供給、沒有需求,所以必須要媒合養豬戶與農戶,該局遂與民間環保團體合作,譬如「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組成遊說團舉辦「農牧媒合會」。前三年全縣已通過96家養豬場的申請,今年則有60家申請中,每年估計減少9萬噸的豬隻排放廢水,灌溉30種以上的水果園。這是何等驚天動地的進展,因為從此豬不但全身是寶,連牠的排泄物也成為農作物的寶,間接造福人類。你不覺得感動嗎?
 
尖尾要插播宣傳一下:根據《商業週刊》(2011.09)的統計,一隻豬對人類有多達 185項用途,全身上下裡外幾乎都是人類的食物不說,豬耳與豬嘴還常做成寵物食品;此外,胰島素、凝血素、甲狀腺素、與皮脂激素都是救命的藥品;膠原蛋白、膠凝劑用於製造各類美容衛生產品及藥品;脂肪中的甘油可用於做牙膏;骨骼中的膠質可用於製造X光軟片或塗料、甚至用做子彈裡的黑火藥;脂肪酸用在洗髮、護髮品;豬血中的血紅蛋白用在香菸濾嘴;豬皮除了做人類燒燙傷覆蓋皮之外,也用於製做皮衣、皮鞋、或皮鼓,還可用來練習紋身藝術;至於豬的五臟六腑與人體構造最是近似,現代醫學早已開發出各種豬體器官移植到人體的技術,例如豬心臟瓣膜與豬皮等。現在如果連豬的糞尿都能間接造福人類,有良心的人能不愛豬嗎?

屏東縣環保局簡報的內容當然不只這一項,其他像是推動水質淨化的「人工溼地計畫」、發展綠能的「養水電計畫」與「光電亮點計畫」、以及「防災智慧微電網佈建」等、都令尖尾由衷贊許。只是這些計畫似乎和「豬」沒什麽瓜葛,就此帶過。
 
澎湖與屏東都不是什麽「得天獨厚」的縣份,但他們的執政團隊卻充分流露出一股對自己鄉土的認同感與榮譽感,這應是最彌足珍貴的,尖尾認為也是台灣的希望之所在。尖尾每天生活在天龍國,每天看著電視螢幕上那些各色敗類,從不真心把台灣視為自己的家園,何止痛心而已。難得這兩天遠離這片烏煙瘴氣、群魔亂舞的場景,赫然發現台灣還是有淨土,不禁喜極而泣矣。
< 資料來源:尖尾週記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陳師孟

陳師孟
經濟學家,出生於美國馬里蘭州,祖父為蔣介石文膽陳布雷,父母皆為蔣介石同鄉浙江人,1歲後(1949年)隨家人自美遷台。曾任台北市副市長、總統府秘書長、民進黨秘書長。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退休,2020大選後請辭監察委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