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士軍團的魅影

 

普魯士向以軍事傳統聞名,曾有「普魯士不是擁有軍隊的國家,是一支擁有國家的軍隊」之譏。台灣隱伏的軍界存在國中之國,原因應遠溯到當年黨營黃埔軍校所灌輸忠於一黨一人,迷信特定教條黨奴思想。圖/畫面擷取自維基百科網站

普魯士向以軍事傳統聞名,曾有「普魯士不是擁有軍隊的國家,是一支擁有國家的軍隊」之譏。台灣隱伏的軍界存在國中之國,原因應遠溯到當年黨營黃埔軍校所灌輸忠於一黨一人,迷信特定教條黨奴思想。圖/畫面擷取自維基百科網站

 

 

對岸中國曾有兩句流行政治術語:「引蛇出洞」和「反面教材」。前者是形容鼓勵知識份子放言批評時政,引出其反動思想而修理批鬥。後者是意謂有人被揪出來鬥爭揭發罪行,其人即被稱為教育人民認識階級敵人罪惡的反面教材。

日前國民黨吳主席明知必將引致爭議,依然提名退將吳斯懷列入不分區立委名單,原因何在仍是眾說不一。但似無人想到,吳主席有可能是師法對岸故技,刻意將他引到鎂光燈下,讓大家看看這位退將嘴臉,藉以警示國人今天軍方仍存有一股反時代反民主暗流,因為該人正是其中一位深具代表性人物。吳主席若真有此動機,則也確是用心良苦。

要知吳斯懷原非高知名度人士,國人平素也少留意他的言行。若非是吳主席將他引領上場成為新聞人物,國人也不會嚴肅檢視他所代表這波暗流之可慮。所以就此而言,他也確稱得上是良好反面教材。

但國人對吳產生強烈反感,多是由於他正坐聆聽習近平講話,以及演奏對岸國歌時起立致敬之類表現。然而高級將領退役即如飛鳥投林奔向對岸者多矣,軍階不低於吳,在對岸發表迎合呼應對方立場者也大有人在。所以吳在中國的表現也無須特加譴責,遠比他資深退將到中國丟人現眼者正多的是。

真正需要嚴肅正視的要點,是吳斯懷此人面對媒體自我辯護時,所暴露反時代、反民主,儼然是一國中之國心態,所代表一股暗流,真確是國安一大隱憂。

吳斯懷寧為黨奴的反民主心態

媒體報導,吳斯懷被問及是否願意退出不分區名單以平息爭議時,他的答覆是身為忠貞黨員,不可以有個人意見,既然黨要他選不分區,即只有服從黨的領導,「沒有個人去留問題」。

吳斯懷這番回應,在他本人感覺應是黨德凜然無懈可擊,或至少也是良好拒退藉口,但所顯示恐正是列寧式政黨精髓,「黨中央」高於一切。廣大黨員只有馴順服從,「不可以有個人意見」,只有充當無異黨奴角色,才是忠貞黨員表現。

很可悲的是,吳斯懷以他所炫耀黨德自我標榜,顯示他全然不知民主政黨為何物,也顯見在台灣列寧也是精神不死。然而這尚不是他所發言論,真正值得國人警惕之處。

真正值得警惕之處,是他在黨內被提名自我介紹時,所表示一生捍衛中華民國,但所指是1911年國民黨建立的中華民國,「不是蔡英文口中的中華民國台灣」。他這一說法,才是真正可慮可怕。

他的這項宣示,即表示作為軍人,他可以選擇捍衛或不捍衛執政合法政府。如果國家將領服膺這一軍閥式思維,自認可以自行決定擁護或不擁護政府,軍官團即無異於政治團體,高級將領控制下的軍方也成為無形的國中之國,政府都得時時看其臉色。

軍方儼然成為國中之國

蔡政府以及之前歷屆政府,都不願面對更不敢明快處置的一起現象,是兩蔣統治結束之後,軍方已隱隱出現類似昔年德國普魯士軍官團的國中之國,不時挾「國軍」要脅政府。吳斯懷的宣示不是偶發孤立案例。現任國防部長嚴德發公然宣稱國軍不保衛台獨,更已可視為是國中之國在吆喝叫陣,宣示其有權決定是否服從政府順應民意。但也未聞政府高層對這一軍人干政宣誓有何表示。

國人或很想知道,假定今天吳斯懷是身為參謀總長或國防部長職位,而中國發兵攻擊進行所謂武統,則他是選擇捍衛或不捍衛「蔡英文口中的中華民國台灣」?

又假定今天台灣人民已經過公投成立台灣共和國,若因而遭受外敵進犯,則嚴德發是保衛或不保衛已選擇台獨的台灣人民?

前文曾提及德國的普魯士軍團,在此有做一簡略介紹必要。因為這一目無合法政府,儼然國中之國的軍官團,確是上佳「反面教材」,很值得國人引為警惕。

19世紀中葉的德國統一,實際是文化落後,崇尚武力的邊陲偏邦普魯士併吞掉其他城邦,而普魯士向以軍事傳統聞名,曾有「普魯士不是擁有軍隊的國家,是一支擁有國家的軍隊」之譏。由貴族和地主家族出身軍人組成的軍官團,也一貫遵奉效忠王室仇視民主反動傳統。乃至全德統一,這一反動集團也即成為新興德意志帝國骨幹。普魯士軍官團掌控住德國陸軍。

一次大戰後德國王朝崩解,但繼之而起,主要由學者教授和社運人士所組成民主政府也僅止表面應付敷衍,而從未認真效忠支持,而是以「身在曹營心在漢」心情,期盼有朝一日能夠王室復辟「撥亂反正」。所謂國中之國根基即在於此。

不僅如此,軍官團由於本身深具威權色彩,對新興納粹極權勢力,也缺乏應有警覺和免疫力,甚至成為納粹最後顛覆民主體制助力,結束掉號稱威瑪共和的民主時代。

黃埔軍校灌輸效忠一黨一人

普魯士軍官團的魅影,是否會讓國人感覺這一國中之國心態,和前文所述國內若隱若現的國中之國,有其令人不安相似之處?威瑪共和覆亡痛史,有無可能在民主尚未臻成熟的台灣重演?

威瑪共和時代,普魯士軍官團操控下的國中之國病態現象,是源自早先普魯士邦軍國主義傳統。台灣隱伏的軍界國中之國成因,則應遠溯到當年黨營黃埔軍校所灌輸忠於一黨一人,迷信特定教條黨奴思想,導致今天猶有以黃埔子弟自居高級將領退將唯知效忠特定政黨,而不知應該效忠合法選出的任何色彩政府。

蔡政府若真能再有四年,重大使命之一,應即是強力瓦解這一唯知效忠特定政黨特定理念的隱性國中之國,而非徒然陷身於僅止有少數人關懷的議題泥淖。但不知這話廟堂諸賢是否聽得進也。

< 資料來源:《民報》【專欄】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敏洪奎

敏洪奎
1972年曾以筆名「孤影」發表<一個小市民的心聲>,被當時執政當局引為宣傳利器。後因感嘆執政者保守極權毫無進步,開始為文呼籲外省選民放棄敵視心態,理性面對本土化的大浪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