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福團體官僚化危機

 

兒童福利聯盟砸下三.七億元購買北市辦公室,該聯盟執行長白麗芳表示長期租屋加上同仁得隨時待命,還有為了安置高風險家庭和面談輔導等業務,所以才自一九九八年向主管部門教育部報備,從年度中提撥購屋經費已經有廿一年之久。

兒盟花3.7億元在內湖購置辦公室,引發網友質疑。(資料照)

兒盟花3.7億元在內湖購置辦公室,引發網友質疑。(資料照)

 

這件讓廣大捐款者議論紛紛、也讓社會有不同看法的捐款拿去置產風波,真要探討,可能出在社福團體壯大後組織官僚化,還有就是對社會大眾捐款運用上,自以為合理使用下的信用自毀。因為此類國內社福團體運用社會長期捐助,來從事緊急急難和底層弱勢者協助,卻在資金和物資湧入後不能有效管理、運用,反讓自身成了光鮮亮麗衙門者其實很多,爭議更是讓社會譁然,例如紅十字會、頂新案當時的慈濟。在此以兒福聯盟購屋案而論,捐款人一定會反問,許多底層或急需救助的兒童和高風險家庭仍多,捐款本意是用在此些人和家庭上為主,但兒福聯盟廿一年來卻在財務運用上弄出剩餘,還報請教育部後,買下數億元房產,如此運用社會捐資來壯大組織,卻不能透明公開,那信用的破產可能才是危機。

雖然事發後兒福聯盟說購屋只有卅五%是行政工作要用,其他仍用在組織要關懷和照顧的對象,但真正問題是,要協助兒童與家庭散佈全台,其他辦公室面積也未必足夠。而且若要如此,那每個縣市政府社會局處,不更應該年年又處處廣設如此收容處?另外,受虐或產生精神上問題的兒童,還得有專業心理輔導與專科醫師長期重建,讓高風險家庭走出暴力陰影,能夠自力更生、還有社會人心能同理接納才是正途,兒福聯盟今日卻成立一個有如企業總部,不知真正要關懷者在社會底層、在偏鄉,是要走入基層,要和鄉鎮市公所與醫療單位共同建立互助體系,那剩下的辦公室真能在兒福上產生有效幫助嗎?這也是讓社會上小額捐資者起疑之處。

國內社福團體有些寫專案申請政府補助,有些接案,更多的是向社會大眾募款,這當然凸顯出當今社會和家庭問題,光靠政府體系是不能也不足,也正因如此,這些團體更當用高度公信與財務運用上的透明,方能取信人心且長久經營。今日兒福聯盟並非不能自購房產,而是自我踐踏誠信,而且真正的受害者是那些急待救助的兒童。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