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消而不滅現象

 

中華民國在一九四九年滅亡,這是蔣介石在一九五○年親口證實的事實,連中共也如此蓋棺論定。

但另一方面,中華民國卻在台灣運作。任何在台灣從事政治或相關的社會運動者,遲早都要誠實面對「中華民國滅亡」的命題。

對台灣派而言,疑惑的是:「如果滅亡,如何還有效運作?」民進黨企圖以「台灣前途決議文」與國名國號不同論來解決其矛盾。因只想快刀斬亂麻,終究在無視「斷點」的存在與其巨大作用下,成為政治囈語。

中華民國台灣是在哪一天新生呢?所謂一九五○年三月一日,不過是平民蔣介石在台重任盟軍委託的「台灣軍事總督」之日,與中華民國無關。中華民國台灣,其實是透過「戰勝國」與「戰敗國」雙重承認而新生。

日本與美國,一個戰敗國=殖民母國,一個「舊金山和約」的主要佔領國,兩者分別於一九五二年四月二十八日以「台北和約」,與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三日以「協防條約」,協同完成對「中華民國台灣」的承認,並言明「領土僅限於台澎」。這個當局,顯然不是殘存的中國,所謂的秋海棠縮小版。

正如「斷點、連結與美國」一文作者,以蔣介石武裝部隊的嬗遞,說明中華民國的「斷點」。同一時期的美國,也不讓駐南京大使館直接遷移台灣,而是由原台北總領事館分階段就地升格代辦處,再成為大使館;遑論韓戰伊始,美國便宣布台海中立。戰前戰後,台灣與中國間,始終存在法理的鴻溝。

無論中華民國是在南京被攻破(四月二十三日),或人民政府成立(十月一日),抑或行政院在台灣另起爐灶(十二月九日)之日滅亡,距離前述新生,至少有二年半至五年八個月,這是一個令人無法忽略的巨大空白。在台灣新生的中華民國,絕非馬英九或吳斯懷口中一九一二年的那個中華民國。

對中國派而言,面對「如果尚未滅亡,那麼還努力什麼政治事務?」他們的選擇,若非如佛家的「頑空」─死抱已被北京破壞的「一中各表」麻醉自己;就是為「得一個便當」,從深藍蛻變紅統─不惜危害台灣社會的基本利益。

如歐瑋群前文所言:台灣與中華民國的對立,源於過去民主與威權的對抗情境。現在國際局勢產生典範已轉移,台灣也已經民主,我們非得重新建立能結合歷史事實與未來發展的新論述不可。

(作者著有《放眼國際:領土地位變遷與台灣》)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