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島事件的影響

今天是美麗島事件40週年,重貼舊文以茲紀念。以下是摘自拙著《台灣史100件大事》〈美麗島事件〉中的片段:

【美麗島事件的影響 】 李筱峰

美麗島事件雖然使得歷經十年艱辛凝聚而出的「黨外」政團,在一夕之間幾乎土崩瓦解,但是這次全島性的大搜捕,卻震動全島,許多過去不關心政治的民眾,猛然驚醒,開始思索臺灣到底發生什麼事?尤其隨之而來的大規模軍事審判(1980年3月18日起為期9天),更為臺灣民眾關心政治的熱度投下了催化劑。由於此案備受國際矚目(美國參議員愛德華.甘迺迪甚至發表對此事件的聲明,列入美國國會紀錄),國際知名新聞媒體都派員來臺採訪。執政當局為表開明,對於此次軍事大審的新聞採訪,不像以往作太多的限制與操縱,因此各大報皆能以全版,甚至數版的篇幅,充份報導審訊的過程。每一位被告在法庭上的答辯,經由報端披露之後,引起社會大眾對臺灣政治問題的思考,也造成人心更大的震撼。由於審訊的重點,不是放在「與軍警衝突」的事件上,而是提昇到「叛亂」、「主張臺灣獨立」的高政治層面,因此每一位被告的答辯,都對臺灣的政治問題提出他們的「政見」,且充分顯露出他們關切臺灣前途的心情。許多過去因大眾傳播媒體的自主性受限,而無法讓廣泛民眾接觸到的政治訊息與見解,都經由這次的軍法大審與新聞報導,提供了臺灣民眾「腦力激盪」。

這次的軍事大審,無異給臺灣民眾帶來了一次印象深刻的「政治教育」,由於有這次政治教育,使得在翌年的中央民意代表的選戰中,重新出發的黨外候選人多能從挫敗中恢復元氣,重新整合而進入新的階段。

美麗島事件雖然使《美麗島》政團在頃刻間潰散,但是隨之而來的大規模的軍法與司法審判,卻引出了一批辯護律師。這一群學有專精的辯護律師,由於這些律師承辦這次的案件,使他們從幕後走到幕前,紛紛投入黨外運動,成為美麗島事件後黨外反對運動的名角。像陳水扁、謝長廷﹑尤清、江鵬堅、蘇貞昌、張俊雄、李勝雄、郭吉仁...等人,都是在擔任美麗島辯護律師之後,風雲際會,投入政治運動的行列。

1980年底,恢復兩年前未完成的選舉。美麗島受刑人家屬中,有多人參選,姚嘉文之妻周清玉、張俊宏之妻許榮淑、黃信介胞弟黃天福,分別高票當選立法委員及國大代表,康寧祥也獲高票連任。黃煌雄,以及曾經於大審前為美麗島被告奔走張羅辯護律師的張德銘,也都當選立法委員。而後,美麗島被告的辯護律師尤清,也獲得黨外省議員五票的支持,當選監察委員。由於受刑人家屬的高票當選,以及辯護律師尤清的步上政途,鼓舞了後來黨外選舉運動中受刑人家屬與辯護律師更多人的參選。反對運動的陣容,增添了這批新血,使反對運動的素質更加提昇,這或許是統治當局在運用鎮制力(Coercive power)來打擊美麗島黨外人士之前所萬萬沒想到的。

此外,美麗島事件也刺激了文化界的反省而「培育」了多位「新」手,例如:曾經陶醉兒女文學的「碧竹」,也因美麗島事件的刺激,以及林義雄家宅命案的打擊,而蛻化成腳踏鄉土、關懷臺灣的「林雙不」;宋澤萊也顯然在美麗島事件之後,更加積極提倡本土文學及「人權文學」……,凡此,也說明了美麗島事件對文化人的影響。事件之後臺灣 文化界的走向,傾向於對本土與人權的更加肯定,這是美麗島事件的又一影響。

< 資料來源:李筱峰教授個人網站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筱峰

李筱峰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曾任《八十年代》雜誌執行主編,報社記者、編輯、主筆;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