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談歧視

 

 吳主席以「衰尾查某」市井用語譏諷他人,若指斥吳主席失態失身份是沒錯。若說歧視女性,則恐是對歧視的誤用或濫用。圖/民報資料照

吳主席以「衰尾查某」市井用語譏諷他人,若指斥吳主席失態失身份是沒錯。若說歧視女性,則恐是對歧視的誤用或濫用。圖/民報資料照

 

 

國民黨正副總統參選人,都先後因發言欠考慮招致「歧視」指控。韓國瑜是以「引來一大堆雞」被指為歧視外勞。張善政則是因說出一句女人沒生過小孩不懂父母心,被引伸為歧視單身女性。兩人惹來一身螞蟻。

其實韓張也可能純是信口說說,未必真有歧視心態,抨擊者也可能有此認識。但二人仍是被揪到小辮子修理。不過這也不足為異。時下大選將臨,是揪辮子旺季。舉凡博士論文真偽、庶民定義為何,均可成為炒作題材。民進黨人物若真有失言,對方陣營也必咬住不放。

可歎的是,四年一度總統大選,原該是辯論國家大政,釐清社會議題上佳機會,反而淪為丟帽子抓辮子大賽。台灣選舉文化這一特色,不知能否有助增強年輕世代的民主信仰,堅定社會大眾對政黨的尊敬信賴。

本文開端所提「歧視」,原是近年才受到普遍正視社會現象。如今「反歧視」也已成為顯學。然而國人終須對此建立較精確認識,以免落入認知的亂流,只知人云亦云不談歧視,不知歧視也不能隨意界定,反歧視更不能侵犯到人民珍貴的自由。本文即就此種種做一檢視。

反歧視不能侵犯人民自由

時下歧視這一概念,原是來自美國。而美國成為其原產地也是其來有自。因為美國一向是歧視大國,不僅黑人和其他有色族群都曾受到不平等待遇,其他如天主教徒,猶太族裔乃至愛爾蘭等國移民,也曾遭受程度不等歧視排斥。所以近數十年以來,彼邦朝野對這一現象都很敏感,政府也訂有多項反歧視法律以求矯正。這亦即美國國情所需。

而多年以來,國人即有一牢不可破觀念,認為「先進國家」如何如何,台灣也必須跟進追隨,全不考量是否有相同狀況相同需要。如今台灣並無嚴重社會歧視排斥,仍一本正經將歧視列為重大社會議題,結果是在國人一窩蜂趕時髦習性下,「歧視」已能隨意延伸,套用到各種現象各種爭議,多項意在反歧視法規,更已侵犯到人民日常生活的自由。

任意延伸「歧視」指控,而不論事件是否真屬歧視,很明顯一樁案例,是日前國民黨吳主席「衰尾查某」說所引致風波。

以吳主席過往精力和現下身分地位,能以「衰尾查某」市井用語譏諷他人,確很能令人質疑他的修養甚至教養,但此事和歧視女性扯不上太大關連。因為他所辱罵是一特定女性而非泛指所有女性,猶如指稱某女是「爛女人」或「長舌婦」,也僅只是針對該女一人,不能據之應指是歧視女性。

所以,若指斥吳主席失態失身份是沒錯。若說歧視女性,則恐是對歧視的誤用或濫用。

若以武器作為比擬,聲討吳主席是以歧視作為「矛」向他進攻。國內也有人以歧視作為「盾」,以保衛自身有理或無理訴求。本年6月即有媒體報導長髮男警為主張蓄髮「權利」,聲稱遭到歧視具見「歧視」為用甚火,既可當矛也可當作盾。然則類此現象,是否也同樣顯示其受到廣泛誤用濫用?

時下「霸凌」、「性騷擾」已被任意延伸使用,似也已形成所謂寒蟬效應,產生不少不良副作用。「歧視」則似也朝同一方向行進。

而更嚴重者,是官方為表現其「順應世界潮流」,制定出多種所謂反歧視法律,頒發出多種所謂反歧視裁決,可謂在在都在粗暴干預人民的選擇,沒收人民的自由。「老大哥」不僅是在盯住你,他也是在掐住你。

歧視 vs 差別待遇

現行就業服務法第一章第五條即有規定,雇主對求職人,不得以包括年齡、婚姻、容貌、五官、身心障礙等個人背景「予以歧視」。換而言之,即是雇主不准以所列個人背景拒絕僱用特定求職者。

上述這一代表性條文確是「進步價值」氣味十足,應很能獲得歐盟代表讚許祝福。但政府有何權力干涉私人企業僱用員工的自由?雇主拒絕僱用某種特徵求職者,也極可能有其合理考量,不能貿然汙名化視為歧視。

餐飲業不願僱用容貌怪異或嚴重破相員工,理由應不難理解。速食店服務人員若都是坐輪椅或使用腋下拐杖者,生意也恐不會太好。又有何雇主願意精神障礙者做生意經營企業,終究不是在辦社會福利。

依據媒體報導,歷年來曾有以「女僕餐廳」為名業者,因拒絕僱用男性員工,被控違反性平法規,涉嫌歧視被罰。而所謂反年齡歧視,居然也加碼加到要求填寫年齡也可能受罰。

反歧視,反歧視,多少荒謬是假汝之名以行?

美國人民以對無所不在,無所不管的大政府深惡痛絕,但已深陷其羅網難以自拔。台灣是否也正走在這條路?

最後要一提的是,國人所謂歧視這一名詞,應該是一誤譯。因為在原產地美國,這一理念的原名是DISCRIMINATION,正確中譯似應是「差別待遇」或類似貼切名稱而非歧視。不知這一看法正確否?

「歧視」意指心態,是一種思想。「差別待遇」才是具體行為。法律也只能規範行為,不能懲罰思想。所以所謂反歧視法令,似頗有語意問題。

若是思想也能懲罰,豈非又回到「思想有問題」移付感訓時代?

< 資料來源:《民報》【專欄】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敏洪奎

敏洪奎
1972年曾以筆名「孤影」發表<一個小市民的心聲>,被當時執政當局引為宣傳利器。後因感嘆執政者保守極權毫無進步,開始為文呼籲外省選民放棄敵視心態,理性面對本土化的大浪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