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與批判:合理的客觀條件

 

葡萄牙的國寶詩人佩索亞在不安之書之中,有一段詩叫做「理性的客棧」:在信仰和批判之間的那條路上有一間理性的客棧。理性是一種沒有信仰也能被理解的信仰,不過它仍然是一種信仰,因為理解就是預先假定什麼事情能夠被理解。

林于凱的這段話完全生動地坐實了時代力量是黨國側翼的指控,去脈絡片碎化,故意忽視中國國民黨要和中國簽訂和平協議,走上一國兩制的客觀條件。

台灣一旦走上香港的後路,再也沒有任何民主、自由、人權的可能,這種完全忽略台灣困難處境的政治人物,難怪會被批評為黨國側翼,好像國民黨上台以後也會用這樣子理性批判的態度來面對所有的事情。看看高雄市、台中市以及那些去年對黨國充滿期待、希望政黨輪替願望成真的縣市,目前是什麼樣的狀況?

我有很多朋友跟他韓粉的老爸老媽有很大的衝突,這些老一輩的人那種國民黨的情懷並不會令人害怕,這些人終將會被時間淘汰。只要能夠用客觀條件去審視台灣環境的人,自然可以做出最好的選擇。最怕的就是那些黨國側翼,高舉進步、中立、理性的大旗,讓大家掉以輕心,忽略萬一如果台灣的民主走向一國兩制、專制獨裁是不可逆的過程。

結論那五個字我就不要把它寫出來了!

< 資料來源:李忠憲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忠憲

李忠憲
國立成功大學教授、《隱性反骨》作者。留學德國、研究資安、熱愛跑步、喜歡哲學。 曾任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副主任、台灣教授協會科技組召集人。 寫臉書當筆記,喜歡德國文化,不愛爭辯,「很多事情是價值選擇的問題,而沒有對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