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景氣

驗證「沒有中國,台灣就會好」的經建真理

二○二○,被預期是中國武統台灣的關鍵一年。雖然當今選情熱絡,但街上一片和諧,似乎正在準備迎接新的民主自由的綠色政治。為什麼人民滿意,趨於樂觀?我國的經濟表現的確也令人滿意,其亮麗傲人的政績,使任何的抹黑字句如「老」、「醜」、「騙」、「霸」等都不能得到民眾認同。小英政府表現之亮麗,只要挑其中一項數據就足以令人佩服。

二○一六年五月小英總統上任前一天(十九日),台股指數為八○九五.九八,經近四年努力,二○一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台股以一一九九七.一四收盤,上漲四十八.一九%,市值由二十六兆到突破四十兆增加五十四%,超越與中國簽訂FTA自由貿易協定的韓國(同期間韓股漲十二.八九%,中國亦只小漲八.六六%)。

台股的景氣雖然沒有驚奇的特殊因素,但已持續了四十三個月(註:應為四十八個月),創東亞各國二○○○年代最長的紀錄!這一經濟景氣,當可在歷史留名,叫做「小英景氣」最為恰當,亦可稱之為「冷和景氣」

小英上任第一年就為了「未答完的考卷」兩岸關係進入冷和對抗的狀態,但也是台灣經濟由谷底翻升的一年,那些老藍男所喊的「沒有中國,台灣經濟必慘」的現象並未出現,反而在七月時出口由負轉正,結束了連十七黑。小英總統對中國及台商之壓力不為所動,這一信念貫通四年,台灣經濟一年比一年穩健,去年台股上漲二十三%,也是亞洲第一,GDP成長率為二.六四%,遠優於四小龍韓(二.○%)、港(負二.九%)、星(○.五%)。

為什麼台灣經濟在北京的「冷和」對台政策下,反而浴火重生?原因無他,過去台灣地小人不多,以中國之大,與之經濟統合,絕對會在「大吃小,市場原理」下,人才、技術、資本都會被吸納至中國,對台灣經濟是負面的。馬英九的ECFA、貨貿、服貿政策導致他執政的最後二季台灣的經濟負成長。

冷和關係也使台灣國人更關心台灣,降低了國人及企業之中國熱。台灣的官員們也不須再為兩岸關係分身乏術。「兩岸關係不搞好,台灣經濟就會好」的台灣環境所衍生的特殊經濟理論,在去年(二○一九年)再一次驗證了其效能。

只要小英政府繼續堅持以台灣為「主體」的經建路線,有效阻止中國對台多項優惠措施等滲透運作,相信二○二○年又將會是「小英景氣」的延續,台灣經濟會更加亮麗,「再創經濟起飛奇蹟」。一月十一日,讓大家再創一次經濟榮景!

(作者為前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現任國策顧問)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黃天麟

黃天麟
1929年出生於澎湖。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 曾任第一銀行董事長、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國策顧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