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援外就像「捐一日所得」

蔡英文總統在四月一日表示,「前一個階段,我們組好了國家隊;在這個階段,我們要打國際盃,跟其他的國家一同做區域聯防、全面抗疫。」基於人道考量,台灣將捐贈一千萬片口罩,支援疫情嚴重的國家,包括美國、歐洲多國,以及所有的邦交國。

 

可以想見,此舉也引發國內正反兩面輿論。反對方大多主張,台灣目前口罩供需似乎尚未平衡,在完全滿足國內需求之前,是否應該暫緩援外。有趣的是,其中有部分反對者,先前還曾倡議台灣應該積極援助中國,甚至以此批評蔡政府。而當時,台灣的口罩產量還遠遠不及今日,前後對照,充滿矛盾。

事實上,台灣每日平均口罩產量已經站穩一三○○萬片,而且往一五○○萬片持續靠攏。換句話說,這波援外所用的一千萬片口罩,台灣不用一天就可以生產完畢。這樣的概念,就好比過去每逢重大災變,許多善心人士或公司行號,都會發起「捐日薪」救濟一樣。目的無他,就是在自己行有餘力的同時,顧及人道考量,展現同舟共濟。

此外,近期中國在國內疫情「被控制」之後,也開始向其他國家輸送物資。只是,許多物資的良率嚴重偏低,不僅造成浪費,更可能導致錯誤決策,因此飽受批評。在此同時,台灣若能提供高品質的醫療相關物資,一經比較,更能凸顯台灣製造MIT的品質保證。對於日後台灣商品與中國商品,在國際市場進行品牌區隔與差別定價,也可收無心插柳之效。

(作者曾任智庫研究員,高雄市民)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