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的口罩 - 從心有餘悸到心有餘力

台灣人的口罩
- 從心有餘悸到心有餘力

小英總統宣布捐贈一千萬片口罩給美國、友邦及八個歐盟、兩個歐洲國家之前,即有德國媒體、政治人物、社會人士等公開讚揚台灣的防疫成效,而捐贈前後也有幾個媒體採訪我。然而,儘管我為台灣政府的超前部署及企業以迅雷小組的速度及效率組成熱誠無私且強而有力的國家隊感到驕傲,更為我們台灣人感到欣慰,我其實一直都是帶著複雜的心情接受採訪的。因為,我一直告訴自己,這只是上半場,且很可能只是會前賽而已。尤其看到先進國家如德國由於疫情一再飆升而幾乎是以三級跳的方式在升高防疫措施,嚴格實施「社交距離」時,我腦海裡幾次不由自主地出現「龜兔賽跑」這四個字。於是我告訴自己:稱讚他們作,背景我來談。

最新的電視採訪裏(應該周日晚會播出),我強調的不是「什麼」,而是「為什麼」。而由於是以德文進行,他們也還會後製剪輯,不知最後效果如何。半夜醒來,我就在此先以中文整理、補充我的想法:

除了提出2003年Sars的痛苦經驗外,我指出台灣,地理上,是個四周被海水包圍的孤島,政治上,五十年日本殖民統治,將近四十年蔣介石政權的戒嚴,然後,盡管解嚴也已經超過三十年,但卻因中國之故,也被聯合國為首的國際組織「居家隔離」至今超過四十年,這種台灣人連續三代以上,先不能在自己的國家自由發聲,後不能在國際社會表達心聲,使得「台灣人」和「口罩」間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特殊關係:我們曾經好幾代習慣於「封口」這件事。我要説的是,那些年代裏,「封口」其實是「避免露臉」的「超前部署」。疫苗有沒有?有!就是「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這八個字。

所幸這些封口經驗被自由民主化所稀䆁。台灣人自動戴口罩,也願意接受手機追蹤,與其説是對政府有放心,不如說是對民主有信心。這兩者,尤其是後者,對德國人來說,還有待克服。

最後,我也指出,德國社會一聽到「Disziplin 」(規範)這個概念,就覺得自己的自由,甚至隱私被限縮、被侵犯了。對台灣,配帶口罩及手機追蹤是作到「得預防」,對德國則是怕有「冷不防」。

我自始強調的是,台灣的作為可以給德國人在防疫上作參考。但只是參考而已,不是從台灣一對一的拷貝過去。我真的不敢太大聲,因為我已察覺到,他們的「社交距離」已要趕上我們了。

總之,對我來說,「心有餘悸」不單只是指「2003年的Sars」,而是超過一百年的台灣近代史。而「心有餘力」也不只是「捐贈口罩等醫療物品」,也應該包含堅持自由、民主,給中國人有參考的對象,- 也不排除給部分台灣人。

台灣,加油!一定不能掉以輕心,致前功盡棄。我還要繼續在這邊喊出:
我台灣,我驕傲!
*
看了幾小時的疫情新聞,竟然在沙發上從十點睡到兩點。好,現在可以再繼續睡了。
*
漢堡台僑簡郁芳以拿T恤作了好多口罩去送給該地老人院,受到極大的歡迎,一邊來謝,一邊還向她請求補貨呢。她說,她已一口(罩)答應了。
我看到,其中有個口罩的正面剛好就是T恤上的「TAIWAN 」,揪甘心!
*
唉,德文學這麼久了,還是難。

 

< 資料來源:謝志偉粉絲頁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謝志偉

謝志偉
東吳大學德文系教授,現任台灣駐德國代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