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美國製造時代

 

美國要嚴格管制半導體產業,要求台積電在美國生產,已經是既定策略,被視為台灣科技龍頭台積電的去留,也備受關注。圖/擷自台積公司網站

美國要嚴格管制半導體產業,要求台積電在美國生產,已經是既定策略,被視為台灣科技龍頭台積電的去留,也備受關注。圖/擷自台積公司網站

 

後「武漢瘟疫」時代,將會是美國製造時代,也是台灣選邊站時代。

去年爆發的美中貿易戰爭,完全是因為中國製造2025而起,中國企圖在5G通訊稱霸世界,尖端科技產業超車美國,不如說,中國知道稱霸全球之前,必須掌握半導體製造,因為半導體是未來所有國防,以及人工智慧產業的根本,因此,中國以國家隊投入半導體研發,已經超過十年,眼看已經看到初步成果,沒想到華為公司以戰狼之姿,盡情以低價殺戮歐美,在市場上行事過於高調,終於觸動美國敏感神經,加上「中共國」以紅色滲透,網路特務,駭客手段盜取美國智慧財產,已經引起美國和西方國家憤怒,終於引爆去年的貿易戰爭,可是,川普的覺醒畢竟太慢,美國遭到紅色滲透擴及國際組織,如今,阻擋華為,還不足以止血,因此,美國進一步要嚴格管制半導體產業的生產,要求台積電在美國生產,已經是既定策略,被視為台灣科技龍頭台積電的去留,也備受關注。

台積電面臨困難抉擇

去年貿易戰爭激烈時候,美國政府已經向台積電發出轉移到美國生產的信號,上周,美國更要求包含三星,英特爾,台積電等大廠開會,議題仍然鎖定半導體的生產供應問題,因為事涉國防安全議題,以及美國的生死存亡,美國已經挑明「中共國」是敵國,台積電也勢必面對選邊站的抉擇。

所謂半導體,簡單分成兩大部分,儲存記憶體DRAM,以及非標準式IC,就是台積電所稱各種晶圓代工的製造,為了爭奪科技領先,第一次半導體戰爭爆發於1980年代,美國和日本為了搶奪儲存記憶體市場,兩國爆發經貿大戰,最後給了韓國三星可以崛起的機會。

根據電子產業發展歷史,美國可以說是二戰後的領先者,一方面因為德國科學家加入,第二是美國在戰爭中沒有受到重創,這兩大因素使美國電子業快速發展,在智慧財產權法令空白年代,美國在電子業發展也表現大度,市場上已經汰舊的科技,會大方給予同盟國家,一來扶持民主國家經濟,二來可以使新創產業加快新陳代謝,所以,電子業一路從真空管,到電晶體,跳躍到積體電路,才短短二十年,日本戰後的復甦,也是美國扶持原因,甚至很快超車,贏過美國,尤其是在半導體產業方面。

1974年,日本不甘心一直在美國後面追趕電子業,於是開始一個大超車計畫,這一年,日本找到有日本半導體之父稱呼的「垂井康夫」,整合了日本五大商社,日本富士通,三菱,日立,東芝以及NEC組成一支半導體國家隊,專門在储存記憶體研發上準備超車,果然,短短五年,日本已經把美國矽谷許多大公司打敗,終於引起蘋果、IBM、美光、MD及英特爾的警惕,根據統計,從1980年到1985年,日本在記憶體方面市場占有率,最高來到80%,美國矽谷一片哀嚎,許多較小公司面臨倒閉。

美日半導體戰爭

為了挽救矽谷公司,幾家較大公司開會向國會投書,但是,沒有引起太大反應,後來決定成立一個「半導體協會」準備進行長期遊說,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通常不會以政治干預市場,但是,對私人企業利益,卻留著「遊說法」管道,半導體協會開始對國會進行遊說,先通過退休金可以投資新創的風險產業,讓政府退休金和矽谷上市公司綑綁一起,如果矽谷公司虧本,就是政府虧本,接下來就是遊說國會出手,立法打擊日本半導體產業,這一項比較困難,畢竟,日本是美國堅定同盟,多數國會議員認為日本人賺錢,就是美國人賺錢,這是左手口袋和右手口袋的問題,最後,半導體協會找到一個切入點,完成一個說帖,那就是國防安全,剛好發生「東芝事件」,所謂「東芝事件」,就是日本把學自美國洗床機技術賣給蘇聯,讓蘇聯提升潛水艇的螺旋槳動作,達到超靜音狀態,躲避美國潛水艇聲納偵測,這下子,國會和華府緊張了,說帖說,半導體是未來國防主力產業,如果全部被日本控制,日本可以賣給美國產品,當然也可以賣給蘇聯,如此,勢必危及國家安全,這項說帖天衣無縫,逼使國會和華府對日本採取行動,以反傾銷法伺候,日本違反301條款,並對日本記憶體限制出口,要求東芝賠償,1986年,美日兩國簽署「半導體協議」,日本每年要保留20%額度市場給美國公司,並針對已經出口的三億美金產品,懲罰關稅100%,這場戰爭的下場是日本半導體從市場退卻,美國矽谷獲救,但是南韓三星趁著美日大戰崛起,開始擴大市場。

歷史殷鑒不遠,美國當然不會再度讓國家安全失控,那麼台積電在美國設廠,必成定局,因為美國擔心台灣無法防止中共的紅色入侵,產業科技機密無法確保,「護國神山」必須搬家,這才是台灣更嚴重的課題。

< 資料來源:《民報》【台灣看天下】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洪博學

洪博學
曾任報社總編輯、國際公關公司主管,著作有「蔣介石支持台獨」、「籠蛇爭霸中國」等書,現為自由作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