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媽媽陪小孩長大

翁達瑞 / 美國大學教授

鄭麗君辭官回家陪兒子長大,讓我想起十幾年前在東岸的一位女律師鄰居。她晚婚,快四十歲才生第一個小孩。令我意外的是,她竟然請了三年的育嬰假。原來這是一個「多贏」的社會制度。

第一個贏家當然就是小孩。兒童心理學的研究一再證實,小孩的性格與習慣,大致在三歲前就定型。如果每天有媽媽叫起床、陪早餐、閱讀、畫圖、聽音樂、散步⋯⋯、一直到睡前的床邊故事,這樣的小孩比較不會變壞,人生的滿足感會更高。

第二個贏家是媽媽。陪孩子長大是一生的重大成就,而且這個機會稍縱即逝。很多媽媽選擇生產後立即重回職場,因為陪孩子長大只有短暫幾年,但放棄事業卻是一輩子的事。事實上,產後重回職場的媽媽,薪水雇用了保姆之後所剩不多。如果能保住工作,很多媽媽願意請更長的育嬰假,完成陪孩子長大的人生成就。

第三個贏家是企業。給三年育嬰假的企業,傳遞給員工一個訊息:公司在乎的不只是利潤,還有員工的家庭。如果產後的媽媽必須立刻回去上班,家庭與工作兩頭燒,不如讓她們專心在家育嬰。三歲之前有媽媽陪的小孩比較不會成為問題兒童,這讓媽媽往後可以更專心工作,最後獲益的還是企業。

第四個贏家是社會。小孩的成長環境,需要整個社會共同打造。在三歲前有媽媽陪著長大的小孩,不論心智或身體的發展都會更健全。這樣的小孩成年後更可能成為負責的社會公民,至少不會成為社會的負擔。如果每個雇主都能負起這份社會責任,最後的贏家就是整體社會。

北美的許多雇主還允許爸爸請育嬰假。如果嬰兒的哺乳問題可以獲得解決,或小孩已經過了哺乳期,爸爸也可以請假在家陪小孩長大,讓媽媽回到職場衝刺。我的女同事就有這樣的丈夫:一個壯年男子手上牽著一個小孩,肩膀上扛著另一個,每天出現在往公園的人行道上。這樣的畫面是進步社會的象徵。

鄭麗君辭官回家陪小孩長大,整個社會應該正面看待。更重要的是,當兒子不再需要媽媽陪著長大時,鄭麗君應該要有機會延續中斷的事業。這樣的機會不能只給鄭麗君,而要給予每一個請假在家陪小孩長大的媽媽!

< 資料來源:翁達瑞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翁達瑞

翁達瑞
曾任教多所美國大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