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鱟血4億年

據報載,今年開始,基隆海科館透過中研院以及澎湖海洋生物中心與金門水試所移轉技術,將於潮境海洋中心進行成鱟(音同后)繁殖與鱟苗照護傳承;更以環境教育方式轉移到校園,讓學生親自參與以科學方法飼育稚鱟、探索鱟的生物學。

這則報導讓我十分興奮,這是繼一年一度的嘉義布袋「七夕鱟保育日」守鱟一生活動,台灣頭也跨出一大步,值得我們大大喝彩。

從前都是鱟的基隆,現因種種因素鱟在此已消聲匿跡,因此海科館在此進行復育工作,希望能讓重現基隆充滿鱟的風景。(圖片提供/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據說,以前的基隆港內有一大片海埔地,那兒還矗立著鱟公、鱟母嶼,人們能在那「抾著鱟」;但卻因基隆築港被挖除。

小時候,常聽外婆說俗諺:「做草笠毋惊日曝,做鱟杓毋惊湯滾!」意思是做人要認分,盡己所能。

十年前,我去金門進行史蹟田野調查,才知道金門從水頭到夏墅的海灣,曾經是鱟的棲息地,怪不得金門水試所擅長稚鱟的培育

「鱟」經常是公母成雙出現,澎湖的老漁民呼之為「鴛鴦魚」,金門阿兵哥叫牠「鋼盔魚」。歐美人士則稱之馬蹄蟹(horseshoe crab)。自古以來,人們就以「掠鱟」就是拆散姻緣,且「掠孤鱟,衰到老」,也許因為諧音「掠鱟」,後來竟變成「掠猴」—捉姦。

據英國BBC報導,幾十年以來,人類採集鱟血用來提取、研製疫苗或當作新藥試劑等。研究者在鱟試劑中滴入「樣本」,若試劑立即凝固或變色,就說明「樣本」內含有有害細菌。因此,科學家用牠來測試新藥和試劑的安全性。而鱟血是當今地球上能滿足人類這一方面需求的唯一一種生物。

美國每年約有五十萬隻鱟被帶到實驗室中去「獻血」,被取血的鱟之後雖被放回野生環境,但估計高達卅%的鱟會因此而死亡,美國鱟的數量現在已經接近瀕臨滅絕的危險境地。

但願基隆、布袋、金門三地,永續繁殖、照護鱟苗傳承技術,讓這群已存活地球四億年的「活化石」藍色鱟血,不會瀕臨滅絕。

(作者為城南文史工作室負責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道勇

李道勇
城南文史工作室負責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