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的我」

好多本李登輝的書都正在熱賣,我最推薦是他剛卸任總統時,別人幫他寫的兩本《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與《虎口的總統》。「虎口」已絕版,但是「告白實錄」還能買到。

這兩本書出來時,他還沒開始講「我是不是我的我」,但是,你必須看他到當時為止的人生整理,才會明白後來那個「不是我的我」怎麼冒出來的。

彭明敏寫那篇「李登輝與我」,開頭就寫他與李在二戰期間不同的選擇,導向不同的後果。彭選擇不當兵,表面是怯戰,其實是經過正義思考的勇敢選擇,台灣人幹嘛幫日本帝國打仗呢 ? 結果他失去一隻手;反而是上戰場的李登輝四肢完好。光是彭明敏大寫這段,就顯示出他一點都不嫉妒李登輝。

老蔣期間,做出比較勇敢選擇的當然又是彭明敏,那個選擇也是正義思考的結果。 但是後來對台灣貢獻較大的卻是沒在做困難正義思考的李登輝。這就是命運。彭明敏寫二戰經驗那段的言外之意是這個。

跟命運比起來,人的選擇就是那麼渺小。

我想,李登輝晚年那句「不是我的我」,除了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意思,也因為他對人的渺小已有充分感受。

 

 

< 資料來源:顏擇雅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顏擇雅

顏擇雅
雅言文化創辦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