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的形式紀念


李登輝辭世,國人緬懷。寧靜革命仍待繼續努力。李登輝以「睿智政治家,博識文化人」留下風範。生前,曾有骨灰撒於玉山之巔的想法,撒放海洋,從故鄉隨洋流向南,遶島嶼南端,再向北流動,似也合於他。五指山以國軍公墓作為安葬之所,是否合宜,應深思。他曾是三軍統帥,但終究不是軍職。文化才是他的形貌。

倒是,總統紀念圖書館是李登輝的夢。前新北市長朱立倫曾響應此議,擬提供三芝一塊土地,促成美事。但有議員在議會公開反對,認為有圖利之嫌。李登輝得知, 憤而拒絕,紀念圖書館之事,不了了之。 粗鄙無知的親共聯中政客,不只不感念李登輝兼容先來後到的人們,形塑命運共同體的包容心,顯然也欠缺文化意識。

戰後日本經濟成長後,以「列島改造論」進行各種類型文化設施,廣設博物館,包括文學館、圖書館、美術館、紀念館⋯政府與民間競相投入,從經濟強國邁向文化發信國家。李登輝紀念圖書館也會是公共圖書館、公共財,政府撥地,李登輝基金會完成建築,並承擔管理經營。何以會是圖利?難道不是令人厭惡的「吃果子,不知拜樹頭」邪惡、卑鄙心?

台灣的政治人物,大多沒有什麼文化教養。有學歷,大家多只是文憑主義的產物,讀冊讀佇腳脊背。當官,很多人想的是升官、發財;從政,謀權與勢,視為特許行業者一大堆。選舉時,拜託拜託,在位時,哈囉哈囉。國會,資料室有,圖書館未必。總統府、行政院呢?莫宰羊!首都市長,別提了,還自以為是下官威,報紙雜誌免訂,手機下載什麼消息都有!口口聲聲外科醫喔!竟強要跟在寧靜革命的腳步後面。

真正緬懷追思李登輝,就是完成在他家鄉興建總統紀念圖書館的遺願,收藏、展示他的圖書、文物。與兩蔣慈湖、頭寮的不入土棺園區,與以國家音樂廳、歌劇院襯托的蔣廟相比,讓人們看看什麼是政治家?什麼是文化人?也讓台灣的政治人物照照鏡子,讓生活在台灣的人們,從過度的肉體主義只重物質、輕忽心靈忽略精神面,重新拾起重視知識和教養的文化人格,療癒被殖民症候群的歷史之病。

(作者李敏勇,詩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鏗鏘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