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的條件、小國的定義?

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率大陣仗參訪團來台,並在立法院發表演說,可說又是台灣的一項重大國際突破與外交成就。相信這也是增進台捷雙方人民互相瞭解的一個良好契機。

但若尚未充分瞭解對方是什麼樣的國家,發言還是相對保守一點比較好。部分媒體、評論者稱捷克是「中歐的一個小國」;這樣的認知其實並不公允。我不曉得這麼說的人是基於什麼觀點,如果是指國土面積的話,捷克國土面積七萬八千多平方公里,比台灣大很多,而人口一千多萬也不算少了。

部分媒體、評論者稱捷克是「中歐小國」;這樣的認知其實並不公允。圖為捷克首都布拉格市中心。(彭博社)

 

 

不知道是否是早期黨國教育遺毒所造成的認同混淆,導致部分民眾可能是出於潛意識以「中華民國領土及於中國大陸」的內化觀點看國際,雖沒有惡意,但很容易就脫口稱他國為「小國」。這個現象還有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台灣人習慣講「波羅的海三小國」;事實上,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等三國的國土面積都比台灣還大,日本稱該三國為「波羅的三國」,就連中國都稱該三國為「波羅的海三國」或「波羅的海國家」了,為什麼在台灣就要講人家是「小國」?

據報導,地中海國家塞浦路斯向外販售所謂的「黃金護照」,只要投資金額夠高就可以拿到該國護照,而提出申請的很多都是中國富豪。塞浦路斯是歐盟會員國,雖然整體發展可能離歐盟的主導國還很遠,但卻有人認為該國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沒有太了不起的「小國」;這樣的想法倒不是出於國土面積,而可能是一種傳統偏見。歷史上,塞浦路斯在基督教《聖經》當中就已經登場,而產業上,很多在台灣市面上販售的特定消炎止痛劑的學名藥,都正是塞浦路斯製造。

能否稱得上「大國」,看的除了國土面積與人口數外,最主要的應該還是包括經濟發展和教育文化水準在內的「綜合國力」,還有就是對國際的態度是否尊重與友善。像僅因為此次捷克議長團訪台就「梟叫狼嚎」的中國,是否稱得上「大國」就很難說了。

(外語工作者)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開講〉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