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中國特色的數位身分證

令人不解的乃是號稱捍衛人權、反對中共數位極權主義的民進黨政府所將發行的數位身分證,暗藏大規模監控的功能,功能完全與中港澳同步:eID+RFID。(取自內政部網站)

 

林宗男/台大電機系教授

李忠憲/成大電機系教授

何建明/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的數位威權主義

英國作家歐威爾的小說《1984》描述了極權體制下的社會概況,世界受到無所不在的「老大哥」監控、統治。而書中描述的實施數位獨裁手段,中國共產黨透過現代的資通訊技術所達到的數位獨裁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中國國務院提出的「社會信用體系」,全面利用中國的街頭監視器,結合臉部辨識和全國資料庫監控人民的一舉一動,並建立獎懲制度。英國《衛報》指出,二○一八年中國法院禁止約一七五○萬人購買機票。透過各種追蹤技術二十四小時全面監控人民。國際NGO「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報告指出中國政府利用手機APP大規模監控新疆人民,以便警方掌握民眾的一舉一動,包括誰較少社交,誰用了太多電,或者誰在國外有認識的人等。「人權觀察」指出中國政府在新疆建立了世界上最具侵入性的監控系統,「它在路邊、加油站和學校等各個監控點記錄信息……再從這些設施當中將信息收集起來,從中監視可以引起當局警惕的『不尋常』行為。」全面控制一般人民的生活,規模與手段相比上世紀的納粹德國可謂青出於藍。

大規模監控(Mass Surveillance)需有Identification及Tracking技術

在這些大規模監控系統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技術即是身分辨識(Identification)技術。一個大家所熟知的即是人臉辨認技術,透過今日的AI、大數據技術輔助,人臉辨認技術可達到相當高的辨認率。「人權觀察」也指出中國政府對新疆地區居民進行3D影像、指紋、聲紋和虹膜等不同生物特徵的採集,甚至包含新疆居民DNA的收集。由於手機門號的sim卡都是用實名制申請,因此手機也可以做為一種身分辨識方式。另外一個即是俗稱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技術。

RFID技術

RFID技術最早用於戰爭中地面部隊識別敵我飛行器的技術。根據有無電源,RFID可分為被動式、主動式二類。RFID讀取器發射訊號,再讀取RFID tag的反射訊號來讀取資訊,因此當RFID讀取器使用較高的功率,就能提升讀取的距離。

RFID這種技術普遍被用在物品的追蹤管理如圖書館、機場行李、貨品供應鏈等應用。台灣高速公路的電子收費系統(ETC)所使用的eTag就是使用RFID的技術,透過貼在每台車上面的eTag,廠商所架設的門架(內含RFID讀取器)即可追蹤每輛車的行蹤,以里程計費。

除了上述介紹的技術之外,身分證制度就是政府用來管理人民的工具。德國納粹政府強迫所有猶太人時刻攜帶身分證,證件中還有特別的記號標示猶太人身分,納粹政府為了找出所有的猶太人,甚至用游標尺進行測量來分辨日耳曼人和猶太人。透過這個身分證系統,進行種族清洗。

把人民當物品管理的eID+RFID

現代的數位威權國家如中國,對於人民的身分管理當然也從印刷的紙本身分證進化到數位身分證(eID)。由於上述介紹的RFID有便於讀取的特性,同時具有Identification及Tracking的性質。因此為了大規模監控(Mass Surveillance)的目的,把人民當物品管理,所發行的數位身分證都會搭配RFID這個功能。中國的數位身分證、澳門的數位身分證、中國政府發行的數位台胞證及香港的數位身分證都是同一規格。為了減少發行的阻力,這些證件皆被冠上「智能身分證」來強調eID所帶來的便利性來隱藏大規模監控的關注,並且讓中、港、澳的身分證系統與中共公安部系統接軌。香港反送中抗爭期間,就有報導指出政府透過使用智慧路燈追蹤監控民運領袖。

台灣數位身分證:eID+RFID

令人不解的乃是號稱捍衛人權、反對中共數位極權主義的民進黨政府所將發行的數位身分證,暗藏大規模監控的功能,功能完全與中港澳同步:eID+RFID。放眼全世界,只有極權國家才會設計這種具有監控功能的身分證。蔡總統雖然屢次宣示「資安即國安」,但是政府對於資安學界提出的數位身分證資安疑慮,只會跳針回應「百分之百安全」,甚至天真地認為「晶片是台積電生產,不會有後門」等回應。

暫緩換發、維持現狀

我們認為數位身分證應該暫緩換發,維持現狀。目前中共謀我日深,共軍幾乎天天擾台。兩岸現況也有人說是「準戰爭狀態」。蔡總統的「維持現狀」獲得絕大多數台灣人支持。兩岸如此,資安不是也一樣?沒有數位身分證,台灣人的生活會很痛苦嗎?我們的經濟發展會因此落後全世界嗎?到底為什麼一定要今天做?中國對台灣政府進行網路攻擊每年多達三億餘次,面對以國家之力養網軍駭客的邪惡敵人,為什麼非要現在冒這麼大的風險,花費大把銀子,推出與中國相同規格的數位身分證?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共和國》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忠憲

李忠憲
國立成功大學教授、《隱性反骨》作者。留學德國、研究資安、熱愛跑步、喜歡哲學。 曾任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副主任、台灣教授協會科技組召集人。 寫臉書當筆記,喜歡德國文化,不愛爭辯,「很多事情是價值選擇的問題,而沒有對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