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語文列必選 當然好事

貴報十二日刊登〈本土語文列必選,該喜該憂?〉作者許正輝先生認為本土語文必然會成為另外一種不被重視的另類藝能科;我認為是多慮了。

國中家政、童軍、音樂、美術等藝能科目,不是會考的考科,不受家長重視是事實,課表排定的藝能科目常被挪來上其他考科的內容。這樣的情況一般發生在學校將藝能科配課給非專科教師,尤其是考科教師;若是由藝能科專科教師任教,基於他們的專業自尊,不會輕易讓給考科挪用。至於配課給非專科教師的情況嚴重性,則因學校規模、師資結構,以及地方教育行政機關的重視程度而異。

本土語文從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實施開始納入國小課程,至今廿餘年;初始也是有師資不足的問題。那時各校通常配課給校內教師,由於教師的本土語文能力不足,教學情況不理想;若是配給導師,可能就拿來上國語;好一點的狀況則是播放影片。幸而民間本土語文社團持續關注此問題,要求教育部正視;於是教育部加緊辦理本土語文能力認證,並且要求學校須安排認證合格教師任教本土語文;若校內沒有足夠的合格師資,教育部也補助外聘教學支援人員的鐘點費和交通費。廿年來,通過本土語文能力認證的教師和教學支援人員已大幅增加;現在,大多數的本土語文課都能由合格人員任教。

國小每週四十分鐘的本土語文課,是維繫台灣母語命脈的一線生機。延伸到國、高中,更是一劑強心針。每週一節課,當然無法復興本土語言;但是,納入正式課程已有提升其地位、增加其在教育場域的能見度這些效應。任課教師的增加,以及他們在語言能力上的精進,也為本土語言的復興引入一批生力軍;我在擔任督學時,看到本土語言教師週末熱烈參與研習的熱忱,每每感動不已。

本土語文的復興,當然不能僅依賴學校每週一節課。近年來,本土語言的歌曲、文學、戲劇等文化創作,數量暴增;有更多家庭注意到母語傳承的生命意義;本土語言的媒體成立了,還有更多的本土語言自媒體;這些都是本土語言復興的力量。但是,如果沒有正規教育的加持,本土語言將永遠是有話沒字的低層語言,注定走向衰亡。

(作者為國小台語教學支援人員、退休督學)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