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想像力、創造力的轉型正義

台灣轉型正義期間最受注目的當屬威權遺留的處理,包括軟硬體重整,以呼應民主憲政的自由平等人權理念,中正紀念堂和慈湖是硬體中最具有象徵性。對二二八和白色恐怖受害者及家屬而言,認為中正紀念堂於民主時代依然公開聳立崇拜,是「公然侮辱」,昨日貴報自由廣場二二八受害者王育霖家屬王克雄已有闡釋。

筆者曾經於自由廣場提出博物館和「轉型正義的軟實力」看法,當台灣已歷經三次政黨輪替之際,並且進行轉型正義的法體系導正之時,轉型「中正紀念堂」已到了必須設定議程的時候,否則「促轉法」的執行將面臨民眾信任政府的挑戰。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博物館激勵未來」(Museums Inspiring the Future),如果落實於台灣,包括國家人權博物館、二二八國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等,當「政治決斷」還未形成堅定意識時刻,需要我們共同來討論博物館軟實力的議程。

從西班牙上世紀末到最近的兩階段處理烈士谷的佛郎哥遺骸,帶給全球更漫長時間處理轉型正義硬體的啟示,我們想像一下兩個充滿可能性的進程:

佛朗哥的墳墓目前位在所屬於天主教會的「烈士谷」。(法新社)

 

第一、文化性展演:想像於中正紀念堂硬體建築前的台階上,由數千人的合唱團和交響樂團,演出台灣歷史的交響詩〈1947序曲〉、〈啊!福爾摩沙—為殉難者的鎮魂曲〉,響徹雲霄的歌聲和樂音的畫面傳遍全台灣和世界,世人將怎麼看待台灣的轉型正義進行式呢?

第二、長程來看,中正紀念堂轉型為國家人權博物館:硬體全部保留作為時代遺留的見證(銅像另論,關門只是其中之一),館內軟體展出全球和台灣經歷獨裁、軍事、威權統治的紀念館及民主歷程的奮鬥經驗,甚至成為東亞威權研究的中心機構。現在人權館的景美紀念遺址正在計畫蓋一座大型博物館,是否能說服公眾於遺址蓋大型現代建築而破壞了遺址的氛圍?龐大經費是否轉為中正紀念堂內的整修、常設展示,世人又將如何看待台灣的努力?

全球各國於轉型正義期間遭遇的困難,不會只是和諧的交響曲,更多的是多音共享的分歧意見,根據各國自有的文化傳統和爭取民主奮鬥的經驗,對我們的啟發該是到了想像力和創造力並進的時刻。

(作者曾規劃台北二二八紀念館、鄭南榕紀念館、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