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以訛傳訛

 

作者指出,有人為文因姓氏相同,而誤將教育家杜威,和確曾代表共和黨選總統的政客T.杜威混為同一人。左圖為教育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右圖為1944年和1948年代表共和黨參選總統的托馬斯·杜威(Thomas Edmund Dewey)。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民報合成

作者指出,有人為文因姓氏相同,而誤將教育家杜威,和確曾代表共和黨選總統的政客T.杜威混為同一人。左圖為教育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右圖為1944年和1948年代表共和黨參選總統的托馬斯·杜威(Thomas Edmund Dewey)。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民報合成

 

 

多年前,曾有知名作家在《中央日報》副刊,俗稱方塊短評園地,提及美國總統胡佛卸任,又曾主持「鋤奸」工作云云。

作者所稱主持鋤奸,是意謂出任聯邦調查局長負責保安維安。但胡佛1932連任失敗下台,未再擔任政府正式公職。當年美國聯邦調查局確有一位胡佛局長,不過此胡佛不是彼胡佛。局長和總統同姓胡佛但非同一人。這也正猶當年中國有保定蔣校長也有黃埔蔣校長,但兩所軍校兩位蔣校長也並非同一人,姓氏相同而已。

短評作者當是對美國政情所知有限,而又不加查證,見到胡佛之名即想當然耳將兩位胡佛誤認為同一人,以致犯下不應有錯誤。

不意事隔多年,又有作者因同一原因犯下同一錯誤,將兩位美國名人誤為同一人而又就之大發議論。國人好作議論而疏於查證,似也是積習難改。

2020年11月11日,《自由時報》發表〈國民黨的今是昨非〉一文。作者楊閩威在文中談及1948年美國大選,聲稱當時共產黨候選人杜威是「胡適、馮友蘭、蔣夢麟、林茂生等人的老師,曾長期在中國旅居」云云。在此作者顯然也是因姓氏相同,誤將教育家杜威,和確曾代表共和黨選總統的政客T.杜威混為同一人。杜威教授何曾涉入政治選總統?

撰文者未細查 張冠李戴事件層出不窮

胡佛和杜威,在美國都是相當習見姓氏名。撰文投稿者不加細查,乃犯下張冠李戴錯誤。兩樁事件,皆是因不同歷史人物恰巧同姓而起。但此外也有兩位外國名人本姓原文拼法相近,中譯更是相似,以致讓引述經典名言時不詳加考證人士,留下同樣紀錄。

史載法國有羅蘭夫人,死於1793年所謂恐怖時代,上斷頭台前據稱曾留有後人時常提起名句「自由、 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之」。而另一位法國人羅曼羅蘭則是近代文學家,和這一名言全無關係。但國人為文引述名句,卻屢見將出處歸於後者之夫人甚至其本人。真是甚矣國人之想當然耳。本文在此即舉三例。

首先是1984年,《中央日報》一篇短評提及,是「法國羅曼羅蘭夫人有言」這段名言,誤指是出自文學家夫人之口。

其次是有作者投書《自由時報》,評論應否禁絕炫示對岸國旗,也提及「但我要引羅曼羅蘭名言」如何如何,又將各言歸於文學家本人。

曾代表新黨選市議員蘇恆小姐,更曾在一篇發表於《中國時報》作品,不僅錯植該言出處,也誤將文學家送上斷頭台。文中即云「這也是上斷頭台的法國自由主義者羅曼羅蘭說」,而接下去引述該名言。不學而好放言高論,應也是流行時代病之一。

上文所舉各例,雖均屬不該有之明顯錯誤,終究純是無心之失,並無複雜動機。但多年來也有不少未必屬實,或根本即是捏造歷史記載,背景即無比單純。國人對總統下台改任調查局長,或近代文學家18世紀命喪斷頭台滑稽錯誤,確可一笑置之。然而對後一類帶有政治目的的傳聞,則不宜因其流傳已久而貿然接受奉為正史。謠言說上百遍也仍是謊言,國人若無此警惕,很容易被時下所謂大內宣所欺而中毒受騙。本文在此也聊舉三例,已顯示所謂正史未必即是信史。流傳已久也未必即是真實。

例一是1925年孫文罹癌病危,臨終猶不段呼籲「和平、奮鬥、救中國」,聽去確很感人。但當時在他身側諸人,皆是非親屬即黨羽,並無外界公正人士在場,能見證他一生打打殺殺,臨死乃確實轉而號召和平。國人若貿然相信這一傳言,即不難將該國父奉為一代偉人矣。

例二是多年來泛統派不斷強調,當年美英中三國聯合發佈「開羅宣言」,即是台澎歸屬中國無可置疑法理基礎。而國人久受強力洗腦,對此似也未多做質疑,未多想決定領土歸屬是重大事件,依理須經由當事各方簽屬正式國際條約方稱定案,不是單方面一紙宣言,甚至僅只一紙新聞稿即能決定。

例三是1937年中日開戰不久,即有一場所謂平型關大捷。已接受「收編」一致抗日共軍部隊,據報導在山西平型關要隘,伏擊殲滅上萬日軍獲致大捷。這則新聞當時想必也造成共產黨確已不計前嫌,和國民黨政府協力共赴國難良好印象。實則被伏擊消滅日軍,僅止數百名運輸兵而已。但固定印象已然形成,至今猶有人相信所謂平型關大捷確是一場漂亮殲滅戰。

日昨有張約翰先生在《自由時報》發表〈切莫錯把娛樂當知識〉一文,提到「錯誤的資訊一旦被視為真實,並擴散開來,想再澄清糾正,要花大量的時間人力」。真是誠哉斯言,也是痛哉斯言。張文雖主要偏重於醫學,他這段話,確也適用於本文所指未必事實,或根本確是捏造歷史事蹟,也激起我撰寫本稿意願。

國人處於今日資訊發達言論自由社會,經常須面對來自各方似真未必真,甚至純屬捏造歷史記載,而其背後均有政治動機,所以必須時刻留意,有如行走在雷區,而尤其不能聽到即信以為真而又以訛傳訛,助其擴散擴大洗腦作用。

作者提醒,今日國人經常面對許多資訊,不能聽到即信以為真,又以訛傳訛,助其擴散擴大洗腦作用。如1937年所謂平型關大捷。傳說是殲滅上萬日軍,實則被消滅日軍,僅數百名運輸兵而已。圖為1937年抗日戰爭時期的平型關。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 資料來源:《民報》【專欄】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敏洪奎

敏洪奎
1972年曾以筆名「孤影」發表<一個小市民的心聲>,被當時執政當局引為宣傳利器。後因感嘆執政者保守極權毫無進步,開始為文呼籲外省選民放棄敵視心態,理性面對本土化的大浪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