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公司化 工會別再擋

台鐵發生驚動世界的慘重車禍後,各方議論盈庭,推動組織改革應是老態龍鍾的台鐵唯一的生路。昨日范綱植投書指出,數十年來國內外公營事業的公司化或民營化,都有很多轉型成功的案例。事故頻傳的台鐵已沒有因循苟且、繼續靡爛下去的理由。

報載台鐵公司化在十八年前推動時,就遭員工和台鐵企業工會大力反對,總在發生災禍後,重被提起又無疾而終,而一直延宕至今。每次看到車禍現場血肉模糊、屍塊堆疊的慘狀,聽到罹難者家屬呼天搶地「還我親人」的哀嚎,任何人都非常難過,也都會恐懼哪天這類災禍降臨自身。相信那些反對改革的台鐵員工和企業工會,也不願看到那些慘狀,不想聽到那些哀嚎,更不希望自己或親人遭遇這類災禍吧!

顯然,這種改革是對包括台鐵員工和企業工會的全民都有利的,能造福後代子孫、改進國家形象,無關意識形態和政黨利益,誰藉此發起政治鬥爭、阻撓改革,都要受到理性民眾的唾棄。

向來勇於改革,一直帶領台灣突破現狀的民進黨,更應該痛定思痛,排除萬難,啟動台鐵的轉型工程,千萬不要再發生因管理不善而發生的災禍。何況國民黨立委也向總統喊話,應該好好改革台鐵。可見,這已是朝野一致的全民共識,民進黨不趁熱打鐵,更待何時?

(作者為故宮退休研究員,桃園市民)

林佳龍「有種就留下來」

◎ 鄧鴻源

民進黨立委許智傑在臉書發文,「林佳龍部長,辭職那是負責?辭職是拍拍屁股走人不負責,有種就留下來把台鐵民營化,才是解決問題最重要的方法」。

交通部長林佳龍自事發迄今,均未離開花蓮,第一時間還跟隨救災人員爬進扭曲車廂視察,1連3天事故地、醫院、殯儀館多趟奔波,臉上已看得出十分倦態及憂愁。(記者王峻祺攝)

交通部長林佳龍自事發迄今,均未離開花蓮,第一時間還跟隨救災人員爬進扭曲車廂視察,1連3天事故地、醫院、殯儀館多趟奔波,臉上已看得出十分倦態及憂愁。(記者王峻祺攝)

 

 

沒錯!因為台鐵顯然有管理不善、與其它國營事業一樣,都有官僚腐敗的問題,對全民很不公平,理應如同台汽、中鋼與中華電信一樣民營化,才能提升服務品質,蔡政府為何不敢做?

歐美國家早已將鐵路、電力與石油等事業民營化,為何台灣遲遲沒做?讓國營事業年年虧本,全民當冤大頭,對嗎?民進黨到底怕什麼?國民黨留下的爛攤子到底要擺爛到幾時?

(作者為真理大學教授)

台鐵改革比日本國鐵難

◎ 傅延文

日前台鐵發生令人遺憾的重大意外,雖然事實真相還有待進一步查明,也可能不完全是台鐵的責任,但有論者認為,台鐵是否該積極進行轉型了?

筆者茲以日本國鐵(JR)為例,在一九八五年,因日本國鐵歷經日本經濟高度成長期,受公路運輸、航空運輸蓬勃發展的影響,營收轉為赤字,並逐年惡化,負債金額累計達到二十三兆日圓。因此,日本「國鐵再建監理委員會」提出國鐵改革的相關意見,尤其是國鐵分割及民營化之必要性。

在這份相關意見中,國鐵之所以需要分割及民營化的原因在於:一是容易受到國會及政府的外界干涉;二是責任不明,以致經營自主性不足;三是勞資關係不正常,尤其是勞動條件的談判;四是事業範圍受限,缺乏彈性。而日本國鐵改革當時已是公司化的公共企業體,對於現階段仍屬於交通部事業機構的台鐵而言,所遇到的問題相信遠遠不僅於此。

考量交通路網的完整及發展,故鐵路由國家集資源統一規劃、建設及經營實屬必要。但行政體系拘束頗多,容易受到政權更迭而影響穩定度及人員向心力,因此行政機關只適合推行法令,不適合經營事業。行政院雖然曾在二○○三年時規劃台鐵先公司化,再逐步民營化,但因與員工和工會間未有共識而擱置。

筆者以為,台鐵公司化確實有其不少效益,尤其在經營規劃、財務管理、人才的選訓用留上更能活化運用,同時由交通部負行政監督之責,並落實管理。若能進一步民營化,以公私合營的方式,兼俱永續經營及增進公共福祉,台鐵公司應能有一番氣象。

(作者為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博士生,航空從業人員)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