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第一島鏈」與台灣的地緣政治

在美中緊張之際,「棄台論」再度浮上檯面。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葛拉瑟(Charles Glaser)三彈舊調,要美國結束對台承諾。葛拉瑟認為,此舉最多影響美國標榜的「世界強權」形象,「台灣不是美國重要利益」。

「棄台論」始祖是杜魯門總統。一九四九年一月六日,胡適致趙元任夫婦的信:「今天的消息真糟糕!」因為杜魯門與國務卿艾奇遜發表「美國防線不包括台灣和韓國」的聲明。這是「棄台論」的正式宣告。杜魯門的太平洋防線是從阿留申群島經琉球、日本到菲律賓。然而,五○年五月,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不同意,宣稱台灣是一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凸顯台灣地緣政治的價值;六月中旬,杜魯門終於接受軍方/麥帥的戰略,重新布局:為防堵共產主義延伸,必須考量台灣安全;但只提供「有限性」保護。美國首次「棄台論」胎死腹中。

六月二十五日韓戰爆發,形勢丕變。杜魯門下令「第七艦隊防制任何對台灣的攻擊」,也要求台北停止反攻大陸;「台灣中立化」與「台灣未定論」皆於此時先後提出。麥帥則有不同戰略,「允許國府軍破壞大陸本土海陸軍的集結」;在國會作證時強調台灣的重要:台灣是美國太平洋戰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假如失去台灣」,「那麼夏威夷、中途島以及從關島到菲律賓勢將不保。」此議牴觸杜魯門,麥帥被解除軍職;但繼任的艾森豪總統與台灣訂「防禦條約」。

第二次美國「棄台」不是言論,而是行動。一九五八年中蘇決裂,一九六九年珍寶島事件後,中國終結「一面倒」政策。一九七一年毛澤東進行「乒乓外交」,向美遞出橄欖枝,揭開兩國「關係正常化」的序幕。橫在美中之間的大石頭就是台灣;尼克森不惜「棄台」以達成與中國關係正常化的目標。但美國國內許多有力人士強力支持台灣,拖了六年,迤邐到卡特總統才在七九年一月一日正式建交;但美國國會立刻通過「台灣關係法」,美台之間的關係遂斷而不裂。

如果說有第三次「棄台」,那就在川普時代。根據美國政治評論者羅金(Josh Rogin)在《天下大亂》(Chaos under Heven)透露的內幕,一位共和黨議員勸川普施壓北京的鎮壓「反送中運動」,警告說,北京對香港的粗暴行為若果得逞,可能會更有信心拿下台灣,川普冷冷回答:「台灣距離中國只有兩呎遠,我們在八千英里外;如果中國要入侵,我們根本做不了什麼事情。」川普一定不知道,這個「八千英里遠」的第一島鏈,早在一九五○年就計算好了。

二十世紀是美蘇爭霸,台灣差點被犧牲;二十一世紀則是美中爭霸,台灣成為美國第一島鏈的重中之重。中國如果要成為亞洲地區霸權,先要吃掉台灣,才能把美國逐出第一島鏈;台灣被中國拿走,日本、印度、菲律賓等都會失守,屆時美國的西疆,誠如麥帥所言,將縮回到西海岸。

「棄台論」一旦成真,美國的重創遠遠比付出保台的代價大得多,更不論民主陣營潰敗的世紀浩劫。

(作者金恒煒為政治評論者;http://wenichin.blogspot.tw/

< 資料來源:《自由廣場》〈金恒煒專欄〉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金恒煒

金恒煒
金恒煒,本籍浙江溫州,為台灣著名政治評論家、台灣獨立運動人士、凱達格蘭學校校長。父親是金溟若,兄長是金恆傑、金恆鑣。 金恒煒畢業於輔仁大學歷史系,曾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副總編輯等職務並曾派駐美國。1986年創辦《當代雜誌》月刊,任總編輯。目前在《自由時報》撰寫〈金恒煒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