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中國假訊息 台灣慣用語是關鍵

 

國安單位揭示中國透過假訊息對台灣發動認知作戰,呼籲民眾透過「不要製造」、「不要下載來路不明檔案」、「不要轉傳」、「不要隨意聽信」等「四不」方式降低假訊息攻擊和影響。然政府單位忽略了自身對民眾辨識中國訊息關鍵角色,甚至成為模糊化中國訊息的幫凶。

中國假訊息攻擊並非起自今日,過去的假訊息中,一見即可辨識,因許多用語不是國人用語,也非國內主管機關用語,也就是中國用語為區分假訊息的特徵之一,可做為認知戰攻防之工具;然而,從武漢肺炎開始蔓延迄今,我國主管機關大幅使用中國用語,自廢此項標示假訊息之工具。

具體範例如「方艙醫院」、「分艙分流」、「清消」、「清零」等。「方艙醫院」其實就是「臨時醫院」、「緊急簡易醫院」;「分艙分流」在建物(醫院、旅館)或空間即為「分區管控」,對人群動態而言即為「分流」;「清消」應為「清潔消毒」之簡稱,然對一般民眾而言應是「清潔」,對使用特殊藥劑之專業人員方是「消毒」。「清零」反映了中國對錯誤的恐懼,因此不能有錯誤(罹病個案),即使有個案也必須讓其消失(隱匿),務必讓所有個案數字成為零,故稱「清零」;我國對罹病個案則是全力治療、積極追蹤,重點不在讓罹病病患為零,不在特定日期讓特定數字為零,而是讓罹病者安心治療,並積極追蹤潛在傳播者。

成功大學自主研發的台灣版「移動式緊急部署檢疫醫院原型QurE」

 

 

用語反映了生活文化、政府心態,台灣的民情風俗與中國本已不同,雙方政府對百姓之心態更是南轅北轍,因此,兩國用語之差異非常容易察覺。從用語差異判斷假訊息,是我國民間應對中國攻勢之工具,因此,在中國假訊息隨著疫情四處蔓延之際,疫情指揮中心及各級政府之官方用語應詳加斟酌,使用我國慣用語,若僅依賴中國的新聞報導內容,不假思索使用該國遣詞用字,如此便宜行事,正弱化我國民眾對中國假訊息的韌性與抗性。

(作者為研究人員)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