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歷史是藍營政客的照妖鏡

(原載2005.6.2.自由時報「李筱峰專欄」〈從連宋聯想南宋〉)稍微修改而成,並重新取名

 

話說距今895年前,在宋帝國北境屢次進犯的金帝國再度南攻,終於在1127年進入宋的首都汴京,不僅搜括財物,並且逮捕徽宗、欽宗這對父子檔皇帝,連同親王、后妃、內恃…一票人馬一起俘虜去北方,北宋因此結束。這就是岳飛在〈滿江紅〉裡面所說的「猶未雪」的「靖康恥」。徽宗的第九個兒子趙構(後人稱宋高宗)跑到應天府(今河南商邱)登基當皇帝,開啟「南宋」之局。

趙構的南宋和以前北宋一樣,對北邊金帝國的女真民族甘心妥協求降。表面上裝出「抗金」態勢,實際並無此心,道理很簡單,萬一抗金成功,徽欽二帝回來,趙構還當得了皇帝嗎?所以啟用曾經在金帝國當過俘虜卻受到禮遇的秦檜當宰相,改採「講和」政策。 趙構說:「今梓宮太后淵聖皆在彼,若不與和,則無可還之理」,看似有理,清代史家趙翼雖也替他講話,說「此正高宗利害切己,量度時勢,有不得不出於此者」。但「講和」的結果,實際是向金國投降,稱臣納貢。金國的女真貴族知道漢人愛面子,因此也捨得「通情達理」一番,不說南宋投降,而稱為兩國「議和」。「議和」就有個「和平」的表象,既好看,又好聽。

秦檜是宋高宗「議和」政策的主要執行者,從另一面看,卻也可說是金帝國的代理人。為了討好敵人,為了迎合上意,就必須除去真正抗金的愛國者岳飛等人。「議和」的障礙已除,秦檜成為向金求和乞降的頭號代理人。胡寅的《讀史管見》中說秦檜「挾虜以自重,劫主以盜權」,不無道理。

為了守護秦檜妻子胸口的「清白」,景區管理部趕緊圍上圍欄。(圖片擷取自守護夏都微博)

 

1142年,秦檜代表高宗接受「和議」,趙構向金皇帝稱臣,接受金帝國的冊封;宋每年向金國朝貢銀25萬兩、絹25萬匹,金將陜西河南地方賜給宋。

「和議」已成,宋高宗趙構開始宣傳「和議」的成功,他下詔說,以後官方文書「務存兩國大體,不得輒加詆斥」 (意即不許臣民隨意詆毀金帝國),更好笑的是,為了怕刺激金帝國,連種在北邊疆界地區的柳樹,都下令砍除,因為怕被金國誤會種植柳樹是在防堵金的兵馬南下。

岳飛在未被處死之前曾上書對於「議和」表示異議,痛陳「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果然議和不到兩年,金國就單方面毀約。金兀术統帥四路兵馬,再度進犯南宋。南宋朝廷不得不打,可是在「打」中仍然求和。有人說:「宋朝是一個對內神氣對外窩囊的朝代」,實在有些道理。

看過南宋政權的歷史,拿來參照今天藍營政客,我雖不敢說其「型模」百分百相同,但是他們的性格與本質卻極為相似。

藍營政客政團為了累積自身的政治資源,以「和平」為表象,爭相向中共輸誠。套用胡寅批評秦檜的話「挾虜以自重,劫主以盜權」,藍營政客政團可說「挾中共以自重,劫台灣以盜權」。

宋朝為了怕刺激金帝國,連種在北邊疆界地區的柳樹都下令砍除;這和藍營政客怕刺激中國,從阿扁時代就不許我們軍購案通過,現在則數落我們國軍戰力太差,真有異曲同工之妙。

南宋朝廷為了討好敵人,必須除去真正抗金的愛國者岳飛等人,不許臣民詆毀金帝國;藍營政客為了向中共討好,不僅不敢對中共的專制霸權嗆聲半句,還要打擊台獨給中共看。這和「對內神氣對外窩囊」的南宋趙構秦檜集團有何不同?

趙構、秦檜集團在岳飛等人抗金勝利的大好情勢下,竟然壓制抗金民氣,而去臣服在金國女真貴族的腳下;藍營政客集團在台灣主體意識高張、國際社會一致譴責中國的「反分裂國家法」的情勢下,跑去討好北京統治當局。現在台灣抗議一年多成果受世界肯定,他們卻要陳時中下台,還要槍斃陳時中。這種行徑,真是古今如出一轍。

秦檜的「和議」路線,簡直在執行金帝國的政策,淪為金帝國的代理人;藍營政客集團的反台獨、反軍購、唱衰台灣,隔海與中共唱和「九二共識」等行動,不也是在執行中國的政策,成為中共的代言人嗎?

< 資料來源:李筱峰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筱峰

李筱峰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曾任《八十年代》雜誌執行主編,報社記者、編輯、主筆;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