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峰會 衝擊中國外交布局

 

美國總統拜登與俄羅斯總統普廷在瑞士日內瓦會晤,達成重新互派大使、持續裁減軍備、避免核戰爭等共識,但在網路攻擊、人權等方面仍相互指責。

由於拜登上任後,迄今僅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進行過一次非正式電話會談,卻搶先與普廷進行元首峰會,且時間緊接在七大工業國峰會之後,動機令人充滿遐想。需知,俄羅斯原來也是工業國集團成員,二○一四年因策動烏克蘭克里米亞獨立公投而遭撤銷會籍,拜登選在這個時間點,似乎在向普廷傳達這樣的訊息:西方國家可以與俄羅斯言歸於好,讓俄羅斯重回八大工業國。

拜登在去年競選總統期間,曾撰文闡述其外交理念。在其觀點下,俄羅斯的威脅來自軍事層面,是美國的「敵人」(arch-rival)或「對手」(opponent);中國的威脅則來自貿易及價值層面,是美國的「競爭者」(competitor)。由於軍事威脅的結果是零和的,貿易威脅的結果可以是非零和的,價值威脅的結果則可以是相互尊重的,因此一般普遍認為,在拜登的戰略排序中,俄羅斯才是心腹大患。

如今拜登欲與俄羅斯和解,就外在環境而言,可能與中國率先走出疫情,經濟及軍事持續發展,造成國際及美國國內反「中」情緒持續高漲有關。就美國自身戰略考量而言,川普時期雖推出印太戰略試圖遏制中國,卻因印度堅守「不結盟政策」,難以落實成效。拜登在選前雖力倡建立「民主國家同盟」,卻也因並非每個國家都有意抗中,才不得不將拉攏目光投向俄羅斯。

欲實現「聯合俄羅斯平衡中國」之外交布局,短期內有一定難度。一方面,與一九七○年代美國「聯中制蘇」策略相較,當時中國與蘇聯係先於一九六九年發生珍寶島戰爭,美國才有見縫插針機會,而目前俄、中關係尚無明顯破口;另方面,對部分北約的東歐成員國而言,近在咫尺的俄羅斯才是威脅來源,遠在天邊的中國則是可能的合作對象,例如匈牙利即持此觀點。

然而長期來說,對於國家發展素來「重歐輕亞」的俄羅斯來說,應不致錯過這個得以左右逢源的契機,即使不致與中國為敵,也將減少過去幾年的互賴關係,勢將衝擊習近平的外交布局。

(作者為公務員,台中市民)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