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新歐洲」善的循環

 

台灣在五月爆發武漢肺炎本土疫情後,多國及時來援,其中日本與美國自六月初至今援台疫苗已達五百八十四萬劑;德國政府也多方協助台灣的台積電與鴻海擺脫中國透過上海復星集團所設下的一中牢籠、簽訂共一千萬劑的BNT疫苗採購契約;另外,位處東歐的立陶宛與斯洛伐克兩國也加入疫苗援台行動,雖然劑數上遠不及日、美,但衡諸其國力及自身疫情等因素,所展現的友情相當難能可貴!筆者謹以台灣人一員的身分,感謝立陶宛與斯洛伐克對台灣的友誼。

按已故英國歷史學家東尼.賈德(Tony Judt)在其鉅著《戰後歐洲六十年》卷四「新歐洲 舊歐洲」所提出的架構,立陶宛與斯洛伐克都是一九八○年代末期後才重回歐洲大家庭的「新歐洲」成員。

以歷史而言,立陶宛在一九四○年遭蘇聯併吞、一九九○年才復國並走向民主化;斯洛伐克在二戰結束後,也不免與當時仍為同一國家的捷克,同遭蘇聯扶植的在地共產黨傀儡政權遂行另類政經殖民,直到一九八九年底起的天鵝絨革命才結束共黨統治,並於一九九三年與捷克和平分家。這些史實或多或少都與台灣一九四五年後的情況有相近之處,也因此相較於某些「舊歐洲」國家先前的表現,立、斯兩國及捷克等「新歐洲」國家更能體會近鄰強權施壓,以及民眾在威權體制下遭受壓迫的種種痛苦,近年也才能夠逐漸擺脫一九九○年代初期以來中國在當地的佈局,與台灣有更多的互動。

台灣在武肺大流行初期,由於防守得宜、迅速整備醫藥用品的生產體制,方能以口罩及防護衣等醫療物資援助日本、美國、立陶宛與斯洛伐克等國,今年六月起這些國家相繼以疫苗援台,正是台灣對這些國家的善意進一步提升為「善的循環」的體現。

在台灣的本土疫情逐漸消弭、重新恢復穩定後,如果能夠在民主法治、遵守國際規範,以及延續「善的循環」等共通價值觀的基礎上,繼續發展與「新歐洲」國家之間的經貿、科技、文化,甚至是國防安保等領域的合作,深化交往,對於台灣拓展國際能見度、擺脫中國對台打壓必有相當助益,而這些新歐洲國家也可望能從中獲取實惠,達成雙贏效果。

(作者熱中時事評論,新北市民)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