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才是力量?疫情帶你看清誰才是真該相信的人!

弗蘭西斯·培根名言:「知識才是力量」。在台灣的新冠疫情時代,這句話完全失效,不管有沒有知識,人人都有力量、都要發言。個個都是專家,君不見,不是內科系統的醫師(例如某些精神科),竟都能寫武肺或疫苗文章,「評論」多年經驗的感染科醫師及疫情中心醫療界諸位菁英,而且說:你們錯了。這不是很奇怪嗎?

目前趨勢是,政治都凌駕科學,黨主席的學問,比食藥署的藥理學博士、教授「更權威」。對「EUA審查委員」「ACIP委員」,兩者傻傻都分不清的某黨主席,也湊熱鬧指責「疫苗專家不懂疫苗」。有些縣市長以前從未參與公共衛生事務,現在突然搖身一變,自詡是防疫全國最內行,指揮虎虎生風。結果是管控無序,四處烽火,讓有智慧的公民搖頭,無可奈何。對照美國影集「指定倖存者」,他們國會及輿論,可針對美國總統的疑似失能,提出糾舉罷黜聽證會,受大眾公評。這種可制衡的制度,看來還真有點令人羨慕。

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諮詢委員,近日確定將高端疫苗列入公費施打,並建議朝疫苗混打方向規劃,對此,時代力量黨主席陳椒華(中)掀出ACIP委員多是小兒科醫師,質疑「你們懂免疫橋接?你們懂混打?」沒想到立刻被醫生拿出專業打臉。(資料照)

 

 

這是新的病毒、新的疫苗、新的話題,很多觀念、論文或實驗,內容隨時都在改變,不用功的記者所在多有,亂提問題或亂報導,十分讓人生氣。這是網路時代,發言隨心所欲,真假資訊滿天飛、YouTuber 侃侃而談,鄉民留言隨便洗版、不負責任,談話性節目某些名嘴,稍微懂點皮毛、就大放厥辭,正確與否,最後都要靠閱聽者自己判斷,民眾真的是非常忙、又非常累!

先進國家的人民不必這麼費心,除了有部分人是反對打疫苗之外,可能是個人主義之故,多數人忙於照顧自己與家人的生活,一般民間不知道什麼是Ct值、R0值、疫調匡列,更不會隨時有閒功夫質疑政府的防疫措施。有疫苗就打,缺貨了就是「乖乖」等。美國食藥署FDA的權威性,大到從未聽說過有人敢去挑戰,除非學問比FDA好(但學問那麼優、早就被網羅進去了)。對兩次防疫成績做得這麼辛苦、這麼好的台灣CDC,卻仍有人嫌的要死、罵東罵西。西方國家的人,看到了會認為這根本是無理取鬧。台灣人卻認為這是防疫生活的日常。

對兩次防疫成績做得這麼辛苦、這麼好的台灣CDC,卻仍有人嫌的要死、罵東罵西。西方國家的人,看到了會認為這根本是無理取鬧。台灣人卻認為這是防疫生活的日常。台灣CDC指揮官陳時中。(資料照)

 

 

最近台灣有人以疫苗不夠,接種會「過期」,聲稱要聚眾去總統府抗議。姑不論人類會不會像超市的豬肉一樣「過期」,識字的人,應該有看到莫德納疫苗生產線出問題的新聞,應該要善意體諒台灣疫苗採買過程的艱辛、及真正到貨的不易,應該耐心合作、並好好坐下來聽CDC的說明,稍安勿躁,而不是像鬥雞一樣,每天叫個不停。這樣並不會使確診人數下降。

第二劑疫苗是「加強並刺激記憶細胞」,使以後抗體更強更持久,不會「保鮮過期」。mRNA原則是隔一個月就打第二劑,但指揮中心也表示,隔二到三個月後再打也無妨,AZ的第二劑更是隔越久、抗體越好(當然也不要拖到一年)。

目前台灣應做的是,設法把能拿到的疫苗,趕快讓第一劑普遍化,這比讓第二劑照原定時程完成接種,更是重要。除了像美國財大氣粗,疫苗來源充足,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因貨源問題,而採取很多彈性接種政策,非常不得已。疫苗如何分配,讓專家去操心吧,我們外行人,置喙什麼?其實最、最要緊的是,各人繼續保持平常高度的防疫生活方式,而不是「給我疫苗、其餘免談」。

近日又看到某名醫在YouTube 的受訪節目比手畫腳,大肆攻擊政府沒做好事先宣導,言下之意,若照他的「打疫苗的預防猝死秘訣」,則「300人不會因接種新冠疫苗而枉死」,雖然該名醫也很積極推廣疫苗,但筆者認為,他是否應該以保守的角度聲明:「純是個人意見,不是醫學界公認」。否則民眾會以為,「真正專家在民間」,「中央指揮中心是在做什麼?」

有關「疫苗致死」話題,從很多不幸逝者的剖檢資料,對照研究死亡背景值比較,學者專家都已一再提出學理證明,目前沒有任何一個猝死與疫苗有直接關係。「沒有疫苗,每天還是有一定數目的人死亡」,這個事實,很多人還是聽不太懂,或聽不進去。該名醫的意思,是否很多臨床醫師對接種者當時的評估或宣導,做得不夠謹慎,才有「那麼麼多人死亡」?或根本政府為衝接種覆蓋率、隱瞞欺騙民眾?所以他說,政府說這是科學,可是人民不相信這種科學。這是很嚴重的指控,也煽動人民對政府的不信任感。若照他的說法,高血壓控制不佳的人一針下去,因為很痛、血壓會立即升高而馬上掛掉,這是否太危言聳聽了?而且病人應該是當場死亡才對,不會是過了一兩個禮拜。

名醫提到疫苗的禁忌,跟一般原則都差不多,但又「強力推薦」注射疫苗前後,要服用蜂膠、魚油,以增加抗體的產生,這真令人吃驚。過去他也提過洗熱水澡,可以增加抵抗力、也是匪夷所思。又說高危險群應抽血查驗「血栓指數」D-dimer,若數字高者就不應接種,可以防止血栓悲劇。又指疫苗注射後、即使發燒也不要服用消炎止痛藥物,打針時手不能插腰。這些恐怕都缺乏學理上根阿據,也不符合主流醫學說法。

推銷健康食品是可以,但不宜由地位尊崇的醫師來做廣告。若是這麼有效,政府應該對全國民眾普發蜂膠、魚油(而不是什麼五倍券)。疫苗導致的血栓(其實不只有AZ會引起),是無法以事前的抽血得知而事前預防的,血栓指數只是在發生後做為追蹤之用。目前國內疫苗導致血栓約是百萬分之四,機率非常低,很多醫師形容,比被雷公打到的機會還少(前台大某名醫說是十萬分之二,並不正確)。打疫苗後的高燒不舒服,通常是6小時以後,吃些退燒藥,此時對抗體的產生,是不會有什麼太大影響的。服用荷爾蒙,避孕藥者者不要接種,這個建議則早在五月份已經被防疫中心取消了。名醫說法顯未跟上腳步。

事實上經過接種醫師的評估,能注射就要趕快注射,才能早早有抗體,保護不要變成重症,這才是更緊急的最高原則,而不是「稍微怎樣就不打」,以為如此就可以減少「猝死」,筆者覺得這樣也太過天真。醫師的地位崇高,病人會相信醫師講的話,發言不能不慎,任何處置應該以主流醫學的公認想法為主。

事實上經過接種醫師的評估,能注射就要趕快注射,才能早早有抗體,保護不要變成重症,這才是更緊急的最高原則。(資料照)

 

 

換言之,大眾應該聽防疫指揮中心的公佈,而不是看YouTube 。指揮中心有義務保護國人健康,出了事必須負責,而其他人的發言並沒有。若有人因此聽了而害怕不敢打、或是去先檢查一堆沒必要的東西,造成緊張兮兮,或延遲了接種,最後卻不幸染疫而身亡,這是誰的責任呢?

要知道,得了武漢肺炎,所造成的血栓,比疫苗造成的血栓可能多出幾十倍,且更難以治療,也與呼吸衰竭、肺纖維化脫不了關係。相反,若只是疫苗造成的血栓,不但罕有,而且大多可以治癒。恐懼AZ疫苗的人(例如曾經投書「教師打疫苗兩個問題」的某教師團體,其癥結還是在不敢打AZ疫苗),宜多深思,不要人云亦云,耽誤保護力的獲得。

嚴格監督執政者,至為重要。但隨時懷疑政府「一直在謀害人民」(以便將來失去政權?),又指責防疫、藥檢專業人才太過缺乏,所以「一無是處」。或是罵有關人員炒股、偏袒,反正就是草芥人命,圖利自己。這樣真的會讓想為台灣奉獻心力的人,疲於奔命,天天忙於解釋、進而無法專心做事,漸漸心灰意冷。當有知識的人(我們的生技感染症人才,就是那麼幾個)都退居下台,而萬一是沒知識者出來領導,力量在哪裡?

要知道,大家共同的敵人是病毒,好好的攜手合作,努力把台灣顧好最重要。而且,知識才是真正的力量。

要了解這道理,很困難嗎?

(家庭醫學會創會理事)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開講〉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