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修的文明論

 

漢人的錯誤觀念是始終認為,漢文化始終把與漢人有接觸的外族加以同化。就算被外族統治,漢人也會「阿Q式」地認為,外族早晚會被漢化,產生優越自大思維,阻礙文明的進步。示意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民報合成

漢人的錯誤觀念是始終認為,漢文化始終把與漢人有接觸的外族加以同化。就算被外族統治,漢人也會「阿Q式」地認為,外族早晚會被漢化,產生優越自大思維,阻礙文明的進步。示意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民報合成

 

一、對日本人文明論的質疑 

寫這篇文章,我算是很大膽。因為我本來只不過是一個讀法律的人,竟然敢寫這種:是最上位概念、將所謂文化現象全部包括在一起的學問。其實,我本人並沒有這樣的能力,我只能說我是從一個「消費者」、「實踐者」的角度去寫文明論而已。

各位讀者在讀我的專欄時,都知道我個人為了台灣的發展,在我留日的期間,就常常讀一些中國史、台灣史、歐洲史、世界史,目的就是希望台灣人能建立自己的主體性,能夠自己決定自己的前途,並以最文明的方式來解決國內自己與台灣的國際問題。

我的資訊來源主來自日文,我對於日本人做學問的精神非常佩服。只是日本學者雖然使用的資料詳細,而且儘量不用自己的主觀立場去討論「某些學者的學問」,乃至「某個領域的學問」,但是他們的不足之處就在於:雖然他們儘量把他們研究的學者做有系統的介紹,而在各個領域學問的立場,他們常常是用「從日本人的觀點來看,某些外國人的觀點理所當然是如此」而去做介紹。當然,他們最後的立場一定是在日本的身上,就這點來說,我跟日本學者的立場是一樣的,因為我是台灣人。由於上面所說的理由,我對於日本學者有關中國與台灣的理論,就常常會覺得他們並不是很深入,所以就造成:作者看到他們的有些論述,總覺得跟我的主觀感覺有差異,乃至與現實的發展有著差異。

我對某些領域的日本學者,最懷疑的就是:他們很怕中國,怕中國人報復,而日本人也深受漢文化的影響,所以他們對於中國的研究,在資料上,連美國都趕不上,而他們在前提上,也以中國當然會成為世界強國,基於這些觀點在對中國進行研究。

二、如何解釋習近平之下的中國之變化呢?

可是1978年,鄧小平採取開放政策發展40年左右之後,何以會在習近平時,突然改變呢?為什麼要改變?原因何在?對此,眾說紛云,有人說:習近平要剷除江澤民的派系,有人說共產黨本來就有國際主義的傾向,而美國本來就是最資本主義化的資本主義國家,將之消滅,就可以使得全世界的人民過著平等的社會主義生活。新中國產生以後,共產黨以共產意識統合中國人民而形成一種獨特的國民國家,至少在表面上已成功,尤其經過大躍進、三反五反、「百家齊放,百家爭鳴」的反右派運動,文化大革命⋯⋯等社會改造運動,共產黨已把國民黨的官員、地主等人物殺掉,或加以改造,至少要以舊意識形態來對抗共產主義的勢力已經不存在。習近平的作法就是要縮小改革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並整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所產生的各種問題,然後剷除異己,用習近平思想重新整理中國人民的國家意識,要像舊日的日本的舉國一致一樣,與帝國主義的代表—美國拼一死戰。當然,中國人在中國共產黨的社會改造之下,原來的人際關係已經破壞,連家人都不能信用,在毫無道德可言的情況之下,偷美國、日本、歐洲的科技與資料,就變成富國強兵的一個手段。世界是否會進行一場大戰?或是習近平會被共產黨內部的政變幹掉?中國共產黨是否會在習近平之後漸漸改變?這就要大家拭目以待了。

三、半封鎖的中國文明

日本學者有人將中國的近代化發展認為有兩條路線:一個是跑到台灣的國民黨的資本主義路線,另一個是共產黨在中國的社會主義發展路線。我個人認為這是很表面的看法。我個人覺得台灣與中國最大的差別是台灣是「開放的文明」,而中國則仍是「封閉的文明」。事實上,中國在鴉片戰爭100年之後,好不容易用槍桿子建立起有統一權力的國民國家,並透過社會改造建立了有反近代、反西歐特色之馬克思主義做為國民國家的國民義識。而這個馬克思主義與傳統儒家思想的最大相同之處,就是用黨天下取代家天下,並透過嚴密監控的層級節制組織來掌控人民,要求人民絕對服從。為了建立新社會,中國徹底封鎖對外的關係。這種對外的封鎖關係,其實反觀中國的歷史,也同樣是可以看到的,只不過過去的封鎖大部分是因「地理環境」造成與「過早的大帝國之形成」而造成。這種封鎖,我個人稱之為「非真正的封鎖」或是「半封鎖」。而在二千年多年來所發展的半封鎖文明就是中國無法真正成為開放國家的主要原因。

作者在專欄中曾說過:在春秋時代已形成中華思想,當時周天子式微,五個中華諸侯—齊、晉、楚、吳,越就成為春秋五霸,對於當時想當霸主的秦穆公就將之稱為「西戎的霸者」。後來,秦國在「商鞅變法」之下,使得秦始皇有實力併吞六國。秦始皇非常有野心,他透過李斯想要用相同的文字、相同的度量衡、相同的思想來統一當時合而為一的大帝國。這是一個劇變,所以秦朝僅二代15年,即遭當時各國的人民推翻。經過楚漢之爭,漢帝國形成,由於漢皇室採取讓人民安息的政策。所以帝國的政治統治模式就被「漢人」接受。至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由於孔子主張仁恕與孝,這種諸子百家之一的思想就因政治力量而成為中國人的政治與倫理的意識型態。而政治統治權力就透過科舉把頭腦好的人納入統治體系。雖然各個期間的經過並非都是同一模式,但至少到了宋代,已經形成「地主、讀書人、官僚」三位一體的時代,除了元朝之外,是讀書人的官僚始終是站在統治立場幫忙皇帝統治的官吏。

四、何以漢文明是半封鎖的文明?

秦朝以後,以漢人為基礎的漢人棲息地是一直在擴張。但這就給漢人很多錯誤的觀念,例如漢人始終認為:漢文化始終把與漢人有接觸的外族加以同化。其實如果按照歷史的發展去看,蒙古人、西藏人從未被漢人同化過,反而漢傳佛教之傳教者不懂西藏佛教,而錯誤的低估蒙古人與西藏人,其實他們所具有的文化比漢人的儒道釋更有系統,漢人文化中的道與儒已經式微,而藏傳佛教在全世界被接受的程度更高於漢傳佛教,漢傳佛教傳教的對象主要是以世界上的華人為對象,到現在,中國人還看不清楚這個事實,只好用馬克思的「宗教鴉片論」來批判藏傳佛教。至於維吾爾人,除唐朝以外,根本跟漢人無關,它本來是滿人的征服之地,但是根據國際法的原則,維族的鬥士在被俄國人出賣之後,就變成是被共產黨強制統治的地方,根本沒有漢化的現象,所以共產黨就用多數的漢人把維族稀釋化。

除此之外,韓國人、日本人、琉球人與安南人也都以各自獨特的方式接受漢字與儒釋道文明,但他們卻有著自己的政權。雲南等的苗族受到漢人的統治,但是他們的語言卻濃厚地保持其獨特的要素。滿人因為人數過少而入關,並因此被漢化,但滿人與內蒙並非如共產黨或國民黨所說的,反而他們覺得較被日本人尊重,而且滿人與蒙古人的語言與日文一樣是同屬於「阿爾泰語系」。

由於五胡亂華以後,中國的許多王朝都是外族統治,但是外族他們在統治文化與家庭倫理受漢人影響,這就產生漢人的「阿Q性格」,也就是說,漢人雖被外族統治,但他們遲早會被我們漢化,所以它們只不過是要稱我為老爸的夷狄之屬吧!


滿人與蒙古人的語言與日文一樣是同屬於「阿爾泰語系」。圖為2020年9月內蒙古抗議中國政府強迫放棄蒙古母語。擷自BBC中文網

 

五、習近平的共產中國是半封鎖的漢文化的回歸

如果從以上的觀點來看,習近平的鎖國政策之傾向其實是來源自古代中華文明的特色吧!

六、台灣人的錯覺

漢人移民至台只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因此台灣人始終脫離不了「台灣是漢人移民地」的想法。但台灣和中國有非常不同的地方,它是位處海上的一個島嶼,它早就有許多原住民住在這裡。當航海的技術發達而促使貨品之交易更容易以後,台灣即有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與荷蘭人、漢人與日人的往來,漢人的移民雖建立起農業的基礎,但日本人的統治卻帶來了工業化與近代化,二戰後,更因美國的影響,逼使台灣走向完全的自由市場經濟,而使台灣與世界聯結,所以台灣本來就是一個很開放的社會。尤其台灣的知識份子與中國知識份子最大的不統的是:228事件後,台灣所獲得的是:以省議員為基礎的地方選舉,提供反對黨形成的空間,尤其經過白色恐怖之後的許多年輕人敢於跳入政治,準備被捕、被關。這就使得台灣的政黨政治形成,促成民進黨的成立。

但是台灣雖是一個開放的社會,卻是存在著許多問問題。我們既然是一個開放而且多元社會,那我想請問:我們國民對國際社會的發展有多少知識?美國對我們是最重要的國家,但我們知道美國多少程度呢?其實,講難聽的,台海危機的主導權與真正情報之所在都在美國人手上。連共產黨在台灣的佈線,都是美國人比我們清楚。請問台灣人有辦法如日本人一般地勤勉地去做各種資料嗎?又我們是多元的社會,爲什麼各種聲音不是平等地被對待呢?主張台灣獨立好像就是有罪過?平等的多元社會要怎麼做?難道這只是選舉到了,再喊一喊就夠了?政黨有帶領國家前進的權力,這不是選舉騙一騙之後就什麼都沒有了。民進黨喜歡用許多年輕人從政,這是好現象,可是發生問題時沒半撇,一個管中閔問題發生,搞不清楚學術與行政分離的問題。許多窮人需要星期日加班,偏偏一個只講意識型態的工團沒有社會科學知識,搞的民進黨翻船。我喜歡講一句話,可是民進黨人聽了一定有人想揍我,那就是:無魂、無格,只有權力,碰到一個爛到爆的反對黨,只要稍加用心就能繼續執政。但它永遠沒有辦法像美國的政治家,吿訴台灣人民百年後的方向如何。看到現在的立委跟陳水扁總統當立委時相比,真的想吐。林佳龍早就送了鐵路管理局長的名單,蘇貞昌三個月不簽,發生太魯閣事件,卻是林辭職。年紀已經70以上了,不培養新人來加強民進黨的執政能力,卻是一直自己在決策、在培養自己的派,難道要開個前例像日本一樣,首相要越老,才是越尊重輩份嗎?

七,如何讓中國文明與世界接軌

近代社會是源自於工業革命前後,一般來說,近代化的過程是與人類全盤之生活有關係的巨大變化過程,這個變化不限於政治.經濟,也及於社會、意識以及文化的改變。從近代化的指標來看,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就是工業化,並因爲工業化而形成市場經濟圈;就政治來說,就是以工業化與市場經濟爲基礎,去形成國民的統合,並在這種基礎上去推動政治的民主化。但是習近平的作法必然導至經濟衰退,他的「雙循環」,大家都在觀察。另外,他在做思想的統一,顯然是走法西斯與蘇共的路線,可是這兩者都失敗了,但是他似乎沒有看到這一點。毛澤東其實在二戰期間,是與「日本軍」、「蔣介石」演一齣三國演義,而且他比諸葛孔明還要聰明,習遠非毛所可比,毛澤東用其特有的整肅手段讓中國的知識分子連骨氣都喪失,即使毛死後,也沒人敢鞭屍。

姑不論中國如何發展,作者就以自己的經驗向中國人民推薦我認為可行的近代化手段。

在公共方面,如何讓人民透過對話自我統治,分享權力,決定公共事務,而如何健全法制讓科技發展,解決私人爭端是近代化的基礎。如果我是中國的知識份子,我會大聲疾呼趕快建立地方自治,讓人民自己選出地方議會與地方政府,再建立聯邦政府或邦聯政府(例如李登輝總統的七國論),我相信這是拯救中國與世界之道。這樣做能夠使得中國人懂得用理性與別人討論、對話,並脫離:對統治者百般服從,對於家族、朋友營黨結私的漢人惡習。

在台灣,講到地方自治,我是要向國民黨吐痰的。因為他們所推動的是「恩庇侍從」主義(patron-clientism),讓地方派系互鬥,從中取利,給地方資源,讓整個選舉變成是買票與關係動員的選舉。但是有選舉就會促使政黨的形成。我沒有去過中國,這種方法可行與否,我不知道,但是中國的民主需要有方法。我也希望中國知識份子能群集討論,集合人民的力量,打倒習近平與共產黨。

< 資料來源:《民報》【專欄】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張正修

張正修
曾任考試委員、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兼任副教授、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