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的毅力

 

台灣文化協會年代中,搞得最長最久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共13年15次〈1921-1934〉,雖然沒有具體成功,卻讓海內外台灣人結成一體,並讓日本國會、媒體正視台灣人的吶喊,最後也讓台灣人初嚐選舉投票滋味。

如果說,台灣文化協會是在島內喚起台灣人自覺,議會設置請願就是台灣人的外交戰。從1921年起,年年徵得台灣士紳、地主、精英、知識分子連署,從第一年187人,1927年高達2470人參加,然後派代表團抵東京,結合當地台灣留學生,在街道遊行、發傳單、街頭談話,最後前往日本帝國議會遞交請願書,氣氛總高亢、熱烈。

為什麼要議會設置請願?因為總督府權力太大了,同時擁有行政權、立法權,可說總督說的話就是法律。台灣人不僅無法監督、異議,連反應、表達聲音的機會都沒有。這種踐踏式的統治,台灣人期待能有議會可以制衡,擁有預算審查,甚至立法權。而設置議會符合日本立憲精神。

13年中,1924、1927這兩年各展開兩次,以外一年一次,大都在日本帝國議會開議當天,呈送請願書。運動中,同時拜訪日本政要、國會議員,爭取支持。這將反抗總督府的戰場,延伸到東京的策略,總督府當然是如芒在背,軟硬兼施、挑撥離間,進而逮捕、坐牢手段都出籠。

我前幾集講述的「治警事件」,蔣渭水、蔡培火…等入獄,以及辜顯榮、林熊徵…等總督府的紅頂商人,被唆使成立「有力者大會」,逼使林獻堂、蔡惠如…等成立「無力者大會」對抗。總督府還以銀行貸款融資、取消參與者的專賣許可…等打擊經濟伎倆,企圖讓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知難而退。

面對總督府的攻勢,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曾短暫受創,但很快就恢復元氣,且愈演愈烈。並與台灣文化協會的相互激盪下,讓台灣人的自覺意識加倍攀升,「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阮是開拓者,不是憨奴才」…等鏘鏘有力口號,直到國府來台獨裁、戒嚴的長年黑暗歲月中,都還是台灣人堅持、奮戰的元素。

13年15次,年年被帝國國會駁回,1934年日本軍方勢力崛起,請願運動被命令解散,但總督府總算讓台灣人於1935年起,有庒、街、市等基層議員選舉,雖然民選額度只有一半,另一半由官方指派,但卻是台灣人首次嚐到投票權力的滋味。

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領導,年年不同,但大多由眾望所歸的林獻堂擔綱。獻堂先每次出發,廣大親友、連署者就到台中火車站送行,以壯聲色。東京回台,親友又到台中火車站歡迎榮歸。我們近日展開的走讀文化協會榮光活動,除了報名額滿的9/18走讀林獻堂榮光外,9/26、10/3走讀台中市區,即由台中火車站開始。尚有名額,歡迎參考:

https://www.facebook.com/....../a.10....../4593519204020062/

我紀念台灣文化協會100年講述系列,第十集就講「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9/12〈日〉上午10時至11時快樂聯播網播出。歡迎指教。

< 資料來源:陳彥斌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陳彥斌

陳彥斌
前《自立晚報》記者、前《台灣日報》中部採訪中心主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