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台港人的六點心聲

2020年的香港如同1949年的中國,2021年的香港也如同1950年的中國。這已經不是殖民/後殖民、內部/外部殖民這類左派批判帝國殖民主義的分析框架足以解釋。從常識看,中國共產黨政權以專制、獨裁、極權治國,蠶食鯨吞香港人多年積累起來的多元文化、語言、信念、價值、自由、人權、法治,於今尤烈。這是野蠻挫敗文明、專制掩蔽自由、劣幣驅逐良幣。香港人的自由和尊嚴,正在被大灰狼嚼爛咬碎。昨天對付蘋果日報、黎智英、傑斯、快必、唐英傑、初選47人、集會10人、教協、民陣、支聯會、羊村繪本編者、港大學生會評議會,明天可以對付立場新聞、眾新聞、記協、大律師公會、職工盟、各個專業工會、民主黨及各政黨與參政者、教會,後天更可以對付任何人。沒有自由,沒有創意。不求競爭上進,只求趨炎附勢。香港已經不再是我從小以來熟悉的香港。悲從中來,欲哭無淚。

在港版國安法實施以後,言論、出版、選舉、表見、集會遊行、宗教信仰等全方位自由,已經及必將遭受更深更重的打壓。我也常在評論中說:從今以後,艱苦沉潛,刻苦奮鬥,盡力維繫講求真善美的公民社會,不要步上1989年六四後中國社會集體墮落的後塵。不要死,好好活,準備好,等運到。這是一條黑暗的隧道,可能長達好幾年,甚至十幾年、幾十年,但我們千萬不要氣餒。清白在人間,信望在天國。這是一場記憶與遺忘的鬥爭,也是躺平與奮發的鬥爭,更是服從與抗命的鬥爭。

對於香港的前途,雖然短中期悲觀,但是歷史成敗得失,往往甘苦循環,不會一成不變。屆時是否準備就緒,將成存亡絕續關鍵。這幾年來,香港人的移民潮將香港人命運共同體移轉到海外。身處香港之外,我和同道們必將持續關注香港。同時透過彼此尊重與相互認同,積極融入本國社會,並成為共同擁抱自由民主價值的新公民。我之所以在台灣發起成立台灣香港協會,也是希望透過建立同鄉組織,民間扶持共濟,綜合在兼顧本國國家安全如國民利益的前提下,為香港裔台灣人(台港人)的正當權益開展遊說及倡議,促進國際連結與國家發展,抗禦中國蹂躪霸凌。

立足台灣,深耕台灣,整體港故,凝聚港人,我們沒有歇步空間及慵懶餘地。在政策倡議方面,我認為台灣政府未來在援助港人、壯大台灣方面,宜兼顧以下幾個重點,在確保國家安全和促進國民利益的前提之下,積極引入「對台灣有利、對港人有益、對公義有助」的多元族群和文化。

當然,台灣和任何其他國家一樣,沒有責任和義務協助非台灣人(包括香港人)。然而,如果台灣能夠確保國家安全(避免假移民、真滲透),促進國民利益(緩解少子化、內捲化),進而適度吸納更多優質、可靠的香港人入台居留定居,壯大台灣民主自由陣容,應是台灣之福。

一、靈活修訂港人入台居留定居條件與相關政策,恪守憲法原則,保障申請人應有權益:必須恪守規則合理明確、消除隱藏規則、信賴保護原則(新規則不應適用於已經進入居留定居程序的舊個案)、程序公義原則(要提供申請人充分而實質的口頭及書面答辯機會)。實質內容則至少包括:就學居留及定居應予放寬及提速、就業居留後適當開放定居、專才定居後就業資格應有專門對接的合理便利機制等。

二、廢除部分港澳條例未來應屬必然,惟仍應保留港人來台居留和定居的一定可能性:由於一國兩制已經蕩然無存,台灣未來廢除部分港澳條例而回歸兩岸條例處理香港事務,應屬必然。但港澳條例也包含停留、居留、定居等項目,若停止全部條文的適用而無配套,將大幅限縮原已在台或本可來台港人的權益,也違背「撐香港」的理念。因此,我建議當局應確保有具體可行的法律替代方案,保留允許無國安疑慮的港人來台申請居留定居的路徑,以及因政治原因提供必要援助的可行性。

三、國安情資能力應全面升級,並應落實實質聯審審批,而非僅作形式審查:面對中國霸凌和蠶食,台灣國家安全審查人員的預算、情資、人力、物力、財力、智識、經驗皆需全面升級,應該建立跨部會的聯審常設機構,適才適任,擴充預算,以精練的情報工作掌握香港社會和政治人物關係,增強對中共政權地上地下紅線灰線的各種深入認識和靈敏度。除此之外,《香港澳門居民進入台灣地區及居留定居許可辦法》(下稱辦法)第9條雖然立法精神良善且有其必要性,但在實務聯審工作上,仍常見公務員僅以僵化法條文字詮釋,並以此作為形式審批標準的僵化狀況。

舉例來說,出生地在中國大陸、台灣或澳門的香港人比率高達三成,對於「公務機構」的認定也較台灣寬鬆,即便在醫管局任職的醫生護士、在官立學校任教的老師、在受政府資助的社福機構工作的社工,也具公務員身分。若僅以辦法第9條,遽予駁回其申請,不作細緻分析,恐對台灣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無實質幫助。

四、打破「香港新移民佔用台灣人資源、推高台灣房價和租金」的迷思:事實上,「香港新移民佔用台灣人資源、推高台灣房價和租金」僅為迷思,而且經不起理性辯論和事實考驗。台灣房間和租金提升,乃因台灣經濟發展迅速,和少量香港人買賣和租賃房地產關係極微。多數選擇移民台灣的新移民近年普遍多採「投資移民」方式入台,以做小生意或者自由業為主,為在地台灣人創造工作機會,絕非擠占資源或競爭機會。當然,台灣政府取締「假投資」個案,以及不肖移民仲介投機騙徒,固有道理,但我們也應慎防別有用心人士「帶風向」誣衊台港人社群,挑動族群矛盾,攫取政治本錢。

五、多元文化的注入將為台灣帶來族群和諧與多元社會發展:在和諧、共好、奉行真善美的前提下,共同成就多元族群與文化尊重的跨文化多元社會,是台灣應有的國家精神。台港人移民潮所帶來的粵語媒體(電視台、電台、新媒體),以及相關的教育資源(教材、教員、學校),可能將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逐步出現。當中,避秦者對中共的第一身觀點與見證,更值得主流社會的台灣人認真參考與深入了解。

台灣人的小確幸,一直需要用堅實的堡壘來維護。台灣的國防實力和國防意識都有待大幅增強,而這也正是香港人的切膚之痛。聯合世界自由陣營,共同抵禦中國的步步進逼,是台灣作為亞洲民主的一線堡壘所應珍惜和推動的國家戰略方向。台港人在這方面當可貢獻綿力。

六、香港人對法治自由的追求與重視,將為台灣催生堅毅不摧的海洋國家國格:台灣應該成為一個面向全世界的開放、自由、民主、法治的海洋國家。重視規則,重視契約,重視公平,重視效率,重視靈活變通,重視創意無限。香港文化的精神,如果捨棄其中的糟粕,實有值得台灣學習和借鏡的地方,共同成全台灣入列海洋國家的壯闊道路。

(作者為台灣香港協會理事長)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桑普

桑普
台灣香港協會理事長、律師、政治評論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