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小孩不識孫中山」的真正方式

 

最近一些藍營人士又發難說,民進黨搞去中國化教育,導致現在的小孩已不知孫中山是誰云云。我在教學第一現場,我必須說:這是不實指控。新教材裡仍有孫中山,也有岳飛(惟明顯左傾的新教材,對岳飛的詮釋有些奇怪)。社會課時數被砍倒是真的,但這部份的問題是增加我們的教學進度壓力,而非去中。

許多人回擊這些發難的方法,亦顯老調。中國史是外國史,不關台灣人的事云云。其實現在學術界的新觀點是「全球史」,而非以往為國服務的「國別史」。以《斯卡羅》中登場的李仙得來說,他到底算是美國史、台灣史、中國史還是日本史?答案是都是,也都不是。歷史環環相扣、連接全球,台灣豈非全球之一環?更何況許多歷史是能跨越時空打動人心,對我們基督徒來說,耶穌肯定就是最重要的歷史人物。

真正適合回應這類發難的該是:所有知識都有其價值,但也不該強求所有人都懂。我們是人類,人體醫學也重要、人體工學也重要,那麼人為什麼會打噴嚏?人為什麼不能把自己舉起來?若有小孩說不知道,就要發難政府「去科學化」嗎?

一個知識讓一個人心有所感,那就有用,反之就沒用。既然學校教材中有孫中山,但令公子令千金對之過眼雲煙,看來意味著:孫中山沒能感動他們。當然各位可以在家裡用感人肺腑的方式重述孫中山好幾遍,請記得:教育本來就不是只有在學校。

(作者是清大歷史碩士、現任中學社會科代理教師)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