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逢台灣文化協會成立百周年,教育部舉辦《本土三十前瞻踏實~本土文化教育研討會》,為累積本土文化底蘊,為本土教育延續與傳承,深具時代意義。
一九二一年文協成立後,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是台灣主體文教向上提升的核心精神,然而因皇民化運動及國府戒嚴的威權統治,中斷了超過半世紀;解嚴後的一九九0年,為延續文協精神,民間倡議推動本土教育近卅年,以文教為基礎工程,讓國家軟實力彰顯民族自信心,建構正常國家,其過程縱有波折起伏,然大致往正面方向前進,而且近幾年來在教育部潘文忠部長的積極推動下,已具體呈現效果,本土化就是國際化已成學界共識。
現行國高中課綱,重視人權、生命教育,台灣文史比重大幅增加,台灣史單獨成課,文言文比例相對調降。國家語言發展法立法後,教育部也確定本土語言在十二年國教中全面實施。文化部啟動國家文化記憶庫,重建台灣藝術史,這些都是推動文化教育本土化的藍圖。
教育部又先後在台灣圖書館成立「台灣學研究中心」及「本土教育資源中心」,加強本土教育資源的整合與發展,支援本土教育學術研究,更定期出版《台灣學》及《在地雜誌》,讓更多學理及實作有發表的園地。
本土教育的推動,在不同學科領域皆有具體成果,為回顧本土教育成長的軌跡與未來展望,教育部將於十一月廿六、廿七日在國立臺灣圖書館地下一樓國際會議廳盛大舉辦《本土三十前瞻踏實~本土文化教育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將以「文學、美術、音樂、科技、歷史、地理、生態、教育、社會、民俗」十個本土文化教育學理主題為主軸,邀請國內推動本土文化教育的學者、專家、教師分別以各主題的「特色與前瞻」與「如何走進課室」進行深入對談,期待能為本土教育的學術論述建立更寬廣、完整的基礎。
全國廿二個直轄市及縣市、臺灣博物館、臺灣文學館、與臺灣圖書館,則以海報展演形式,配合十個主題呈現本土教育的在地經驗與實踐,期望透過地方與館所的本土文化教育成果,提供社會大眾一個瞭解本土、親近本土並參與本土的場域,本研討會精彩可期,邀您共同參與。
(作者是台灣社社長,教育部本土教育會委員)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