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劇不能扭曲史實

 

公視製作的時代劇「茶金」,把當年四萬元舊台幣換一元新台幣的決策,推給美國在台的領事。國民黨派駐台灣的腐敗官員,反而變成抗拒美方干預的好官。

時代劇未必要忠於史實,但絕不能「指黑為白」。

四萬元舊台幣換一元新台幣,純屬國民黨對台灣的經濟掠奪,與美國無關。茶金製作單位呈現的劇情,不僅扭曲史實,更經不起貨幣理論的檢驗。

日本統治時期,台灣並未使用日圓,而是由當時的總督府發行「台灣銀行券」。二戰結束後,國民黨接管台灣,廢除日本的「台灣銀行券」,委由臺灣銀行發行所謂的「新台幣」,時間是1946年。

三年後,台灣的通貨膨漲嚴重失控,國民黨發行的新台幣變廢紙。面對崩盤的經濟,國民黨只好重新發行「新台幣」,改稱原來的台幣為「舊台幣」。

新舊台幣的兌換比是一比四萬。就在一夜之間,台灣人的財富縮水四萬倍。這是老一輩台灣人心中永遠的痛。

舊台幣變廢紙的原因,就是接管台灣的國民黨猛印鈔票。這些多印的鈔票如何流入市面的呢?

在多數國家,多印的鈔票只有一個管道流入市面,就是政府的公共支出。簡單講,若政府入不敷出,卻不願加稅,舉債,或刪減支出,可藉執政之便印鈔票彌補財務缺口。

政府印鈔票支付公共支出,引發的通貨膨漲等同變相加稅。這不算經濟掠奪,因為多印的鈔票花在人民身上,也算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

當年國民黨在台灣多印的鈔票,絕少用於公共支出,而是透過另一個管道流入市面。這個管道無關政府財政,純屬外來政權對在地人的經濟掠奪。

這個管道就是「法幣」兌換「台幣」!

國民黨接管台灣後,為了公務或私事,許多中國人移居台灣或到台灣旅遊。這些中國人到達台灣後,必須把身上的中國「法幣」兌換成「台幣」。

為了增加中國法幣在台灣的購買力,國民黨官員刻意壓低台幣的匯率。

根據國民黨官員回憶(汪彝定),一條卡其褲在中國要價六萬法幣。依當時的匯率,可兌換三千元台幣,足夠在台北做兩套西裝。

在國民黨接管台灣之後三年,大量中國人利用不公平的匯率在台灣套利,把掠奪而來的物資運回中國轉售圖利。

根據貨幣理論,只要匯率一面倒,用法幣換台幣的中國人會愈來愈多;用台幣換法幣的台灣人會愈來愈少。最後,法幣與台幣的市場供需會嚴重失衡。

為了應付匯兌市場對台幣的需求,國民黨只好一直印鈔票,供中國人在台灣套利搜購物資,最後引發嚴重的通貨膨脹,讓台幣變成廢紙。

這種經濟掠奪等同搶劫,而且是政府允許的合法搶劫。獲利的是持有法幣的中國人,受害的則是持有台幣的台灣人。直到國民黨被趕出中國,這段掠奪歷史才宣告結束。

當年四萬元舊台幣換一元新台幣,就是外來政權對在地人的掠奪。如今公視製作的時代劇,竟把國民黨對台灣的經濟掠奪,扭曲為美國對國民黨的政策干預。

茶金的這段劇情不僅扭曲史實,也經不起貨幣理論的檢驗。不論史實的扭曲是無知或刻意,納稅人支持的公視有義務對外澄清,並更正這段影片的內容。

 

< 資料來源:翁達瑞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翁達瑞

翁達瑞
曾任教多所美國大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