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接天然氣完勝核四發電

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高達6%,預期未來七年用電需求也將成長2.5%,毫無爭議的事實是:供電必需穩定,才能維持經濟成長。

台電資料顯示:核電裝備容量2020年已經低到整體的7.8%,再生能源(太陽能、風力)成長至18.5%,再加上抽蓄發電5.2%,綠能已近24%,石化能源(燃煤25.9%、燃氣35.8%、燃油3.2%)合計68.5%;雖2021年核二一號機、2023年核二二號機、2024年協和燃油機相繼除役,「2025非核家園」顯然仍可達標。唯一條件是:裝置容量/發電量逼近核四,建置成本卻低很多,安全性也高很多的三接天然氣廠,必須加速進行,銜接即將除役的核電及燃油機組。

核能發電看似低廉,但建構及核廢料處理成本卻出奇的高。日本福島核災後,世界新蓋的核能廠,安全規格不斷地提高,芬蘭OL3核電廠2005年始建,就因為多次安檢不合格,重複施工,結果延誤到今年年初才開始試運轉,預算不知增加了幾倍,況且OL3既不在地震帶,發電量也比核四少很多。

重啟核四必需接軌世界安全最新標準(所以「重啟」根本就是假議題,事實上是「全新設計」),要花多少經費,要浪費多少時間,恐怕目前所有的估算都是低估。

華爾街日報曾報導,2011年全球核能電廠,位於地震帶的只有8%,台灣4座核電廠全歸屬於「高危險區」。台灣地狹人稠,北北基大都會區人口密度尤其高,不論多高明的容錯因子設計、多嚴苛的安檢措施,最大的風險仍然是難以避免的人為疏失。加總計算核能發電的電廠建構、核廢料處理、營運管理及核安風險(乘上人口數)等等成本,導出結果是:台灣核電成本很可能成為全世界最貴的!侯友宜、林姿妙、林明溱縣市長等提出「沒有核安,就沒有核能」,反對重啟核四,當然不是隨便說說。

燃氣的碳排放量是燃煤的一半,造成的空污也只有燃煤的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快速的電力調配,是天然氣發電的另一大亮點,這使得三接大潭電廠平時既可以作為「基本負載發電廠」,也可以是「尖端負載發電廠」,當用電量突昇或再生能源發電不足(備載容量率降低)時,可以快速啟動、機動投入。相對的,運轉中的核電廠要進行輸出調配,可能需要幾個小時、甚至是幾天的時間。

考量大潭里長彭明聰所說,三接開工後,中油每月派人淨灘、以建設回饋地方,不但帶動了鄉里的經濟發展,曾經幾近是廢墟的藻礁區也得到更好的照料,筆者簡單的結論是:請即刻停止公投重啟核四的假議題,加速三接天然氣建構。
桃園市觀音區大潭里長彭明聰表示,雖還是有人反對,但大部分居民接受三接、相信政府能源政策,而大潭就像「政治提款機」,三接議題讓居民情感分裂,希望外界「不要消費大潭里」。中央社記者葉臻攝

 

 

(作者為美國馬利蘭大學博士,執業電機技師)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