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LNG的冷排水養殖石斑魚

天然氣在運送過程中,是用超低溫液化的方式儲存,到了靠港卸貨時,需要加熱讓液化的天然氣慢慢回復氣體狀態,最有效率的方式,就是抽取海水加熱,每氣化1公噸液化天然氣,約需20噸 25℃的海水來加溫。

利用後的海水,溫度約降到15度,這被稱為LNG的冷排水,長期以來,中油對於如何處理這些冷排水,一直都很頭痛,因為環保署規定,事業放流水直接排到海洋,和排放口附近500公尺的海水表面溫度,溫差不得超過4度C,換句話說,如果海水表面溫度是24度C,中油就得把這些冷排水從15度C加熱到20度C後,才能排放,這其實相當的浪費能源,又增加了處理天然氣的成本。

然而,在高雄永安的第一接收站,找到了解決方法:

與石斑魚養殖農家共存共榮。

因為永安是石斑魚的養殖重鎮,使用海水養殖的石斑魚,肉質Q彈鮮美,但過往到了夏天,養殖魚塭的海水經常到了30度C之譜,這讓石斑魚活動力下降,同時過高的水溫,也容易在池底孳生藻類細菌,讓石斑魚的健康受到影響。

養殖同業公會的總幹事建議,不如讓中油的LNG冷卻水幫忙石斑魚冷卻一下,於是,漁業署全額補助埋設地下涵管,2005年正式啟用,15度C的水來到養殖池大約升至22度,夏季時剛好可以調節水溫,維持在25度C,就像住在冷氣房。

根據上面這個故事,我們回到昨天公投辯論會上,正方代表那一席"三接建造後,排水會讓大潭海域的水溫上升,使得海中生物變成"海鮮鍋"的話,是完全不成立的。

一來,本來大潭電廠的排水就要符合環保水的排放標準,根本就不可能過熱,二來,大潭電廠的溫排水剛好被旁邊的第三接收站抽取,變成汽化LNG的好材料,而LNG的冷排水,排入大潭海域,又剛好中和了大潭電廠的溫排水,所以說,大潭周遭的海水溫度,其實因為大潭電廠跟第三接收站的存在,一冷一熱維持平衡,反而是更加恆定的。

我不清楚為什麼那位正方代表會講出"海鮮鍋"這種話,完全沒有科學根據,也欠缺理性思考。

參考資料:

【循環經濟】中油冷排水變漁民新活水,永安石斑魚鑽石身價的秘密

農傳媒 20170429

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23985

 

< 資料來源:周軒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