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參與

 

最近除了議員參加吿別式的事件之外,另外一件炎上的事情就是禾餘麥酒:《農藝女孩看世界》發文幫台灣農民發聲,推廣農產品,卻被本土雜糧啤酒品牌「禾餘麥酒」創辦人陳相全嗆「您應該就是塔綠班吧,知道了,果然綠色就是愛國的顏色」。

許多喜歡本土的朋友覺得相當的離譜,這個品牌訴求的消費族群,是創辦人最討厭的台派。這種巨大的落差,讓人產生相當惡劣的觀感。這是詐欺,而且是最傷人的那種,欺騙消費者對自己腳下生長土地的情感認同。

一般人對於政治的參與有以下幾種:一、投票;二、以黨為導向的參與;三、以問題為導向的參與(例如參與公民倡議,在核准的示威活動中) ;四、公民不服從(例如蹲下);五、針對人民不滿的政治暴力。

我發現台灣的民眾對政治參與有越來越積極的態度,我自己對政治熱情的參與,項目大概是一、三、四。許多衰敗的政黨不了解,台灣民眾的政治熱情主要是因為中國霸權專制獨裁,尤其在香港被強制收回自由及部分民主之後,有國際觀的人因為這種威脅進而對政治產生熱情。而且大部分人的政治參與和我都一樣,就是在項目的一、三、四,在野黨及其信眾總是要把其解釋或歸類為二,這就是「塔綠班」這個惡毒名詞的來源。

利用消費來促進政治道德主張,因而引發經濟損失,是理想主義道德意外的勝利。純粹的道德變得實用,並且以一種可證明的方式,造成實際的傷害。

政治消費者認為市場是政治的舞台,市場參與者對政治和社會發展負責。他們在產品、生產者和服務之間進行選擇時,非常重視非經濟的態度和價值觀。政治消費者將產品和服務嵌入到一個複雜的環境中,即產品背後的政治。

本土受到壓抑是件長期的事情,不管在政治、經濟甚至教育的領域都有這樣的現象,要你的錢、要你的勞力、甚至要你的性命,還要你失去尊嚴、跪下臣服,禾餘麥酒的塔綠班喚醒這個記憶。

阿扁當選的那個晚上,我一個人沒有任何朋友,獨自在台南的競選總部,觀察和享受那種熱情的氛圍,突然接到我爸的電話,他說:連戰不服,可能會出事,你趕快回家。於是我懷著一種非常複雜的心情,騎著摩托車回到成大的宿舍。

時代不一樣了,禾餘麥酒的本土壓迫終將成為歷史!

< 資料來源:李忠憲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忠憲

李忠憲
國立成功大學教授、《隱性反骨》作者。留學德國、研究資安、熱愛跑步、喜歡哲學。 曾任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副主任、台灣教授協會科技組召集人。 寫臉書當筆記,喜歡德國文化,不愛爭辯,「很多事情是價值選擇的問題,而沒有對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