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漫談

  說些或許在政治上不太正確的話吧。

  坦白說,就國民整體而言,我並不認為臺灣就一定有比德國更良善。德國這個國家,確實擁有許多了不起的國民。而且話說回來,臺灣社會的大多數人,對於發生在遠方的人權侵害,其實也十分冷淡。我們不用高估自己。若說「某個far far away的專制國家作了很多傷天害理的事,請盡量不要跟它做生意」,我想,不少臺灣人也一樣會懶得理睬。

  不過,「我們不見得有比他們好」是一回事,「我們要不要把他們當成榜樣」則是另一回事。長年以來,臺灣社會對於德國的崇拜景仰,已經到了不太正常的程度,足以對世界觀造成不健康的扭曲,尤其在大約十年前的「梅克爾神話全盛時期」達到極高峰,近期才稍有緩和。

  如果德國人自己對於梅克爾的國家路線如此欽慕推崇,那還猶有可說。畢竟,德國人確實有從那個路線拿到好處,至少就短期利益而言是如此。

  然而,在那個國家路線之下,臺灣的角色主要卻是犧牲者,到底是在陪人家跟風起什麼勁?借用某國的網路諺語:你不是那個「我們」,你是那個「代價」好嗎?

  當然可以說:德國有德國的國家利益啊,現實政治就是如此,所謂” Staatsräson”嘛。德國設法把本國的國家利益極大化,這也沒什麼不對啊。

  OK,但要講到這個地步的話,德國有德國的國家利益,其他國家就沒有國家利益嗎?你可以追求本國國家利益,那別人就不能也「依自身利益行事」嗎?要講現實政治?那好,若依此論,也許對其他國家而言,對於德國進行必要的提防與反制,那才符合國家利益呢。

  臺灣有沒有必要作到那個程度,端視接下來的局勢發展而定,現在還不用逕下斷語。但至少,也絕不能再拿德國那套國家路線,當成崇拜效法的榜樣。關於當代德國所前進的方向,有時候,會讓我想起尼采曾經寫下的一句話:

“Noch ist sein Boden dazu reich genug. Aber dieser Boden wird einst arm und zahm sein, und kein hoher Baum wird mehr aus ihm wachsen können.”

(拙譯:「他的土壤現在還足夠肥沃。但這塊土壤有一天終將貧瘠耗竭,而再也沒有任何高大的樹木能夠從中生長。」《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序言第5節)

註:引文出處請參留言。

 

出處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620142695/posts/4732457703518188/?d=n

 

< 資料來源:一個律師的筆記本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陳怡凱

陳怡凱
陳怡凱律師,台大法律系、法律研究所畢業,現服務於元鴻法律事務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