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俄烏戰爭看誰不願成為人類的一部分

 

英國斯圖亞特王朝時期的詩人約翰‧多恩(John Donne)有一個詩句:「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減少,因我是人類的一部份(Any man’s death diminishes me, because I am involved in mankind.)」。如今的俄烏戰爭,是煙硝也是明鏡,讓我們看清:誰願意成為人類的一部份,又是誰不願意。

每每台灣舉辦悼念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等的活動時,常有人(往往是親中者之流)發難說:日軍也殺了很多人,你們為什麼不在乎(怪哉,他們總是看不見《一八九五》和《賽德克巴萊》等電影)?眼下,中國對待俄烏戰爭的態度,就徹底回答了他們的疑問:不在乎日軍屠殺的,其實是中國自己!

普廷本來以為能快速拿下的烏克蘭,竟會如此頑強抵抗,戰事拖延近一個月未果。俄軍對平民區的無差別攻擊,愈發增加,也絕非巧合。顯示俄軍將出師不利的怒火,都宣洩於烏國平民。事實上,二戰日軍的南京大屠殺,也有類似的脈絡,「三月亡華」的野心挫敗後,日軍憤而屠殺佔領區的平民與戰俘。是故,我以為,真正痛心於南京大屠殺等歷史之人,當於此時油然而生「人飢己飢、人溺己溺」之感,強力譴責普廷。然而中國並未如此,台灣的親中派亦未如此。看來,強調日軍屠殺,要嘛是他們跟日本有爭議(例如釣魚台主權)時的火上加油、要嘛是他們為國共暴政緩頰的「救援投手」,而不是悲天憫人。

反而是台灣,出於自身過往的悲情,亦對國際上的受難者們發出悲憫。援助烏克蘭,即使該國曾出售軍火給人民解放軍;收納香港流亡者,即使他們最近為了難民法等事情,與台灣人有所爭執。認同台灣或迎合中國統戰,兩者已經不是立場不同,而是願意做為人類的一部份與否。

(作者是清大歷史碩士)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