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該向芬蘭學習的地方

芬蘭與台灣處境雷同,有強鄰在側,與俄羅斯有著最長的陸地邊界,打從冷戰以降,努力避免激怒俄羅斯。然而,俄國突然入侵烏克蘭,撼動了芬蘭一貫的生存之術。隨著鎂光燈瞄準芬蘭,我們方才驚覺,芬蘭除了厚植經濟實力,對強鄰的戒備,其實滴水不透,可茲台灣借鏡。

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民眾聲援烏克蘭,抗議俄羅斯入侵。(法新社)

 

 

芬蘭是個軟硬實力兼具的國家,已經連續第五年蟬聯全球最快樂的國家。傲人的人均收入,體現出強大的經濟實力,同時得利於歐盟與「芬蘭化」的委屈求全態度。不過,不像德國在北約的保護傘下,致力發展經濟,國防安全其次;冷戰過後,芬蘭不但沒有削減軍費開支,持續購買軍備強化國防,保持強大的遏阻武力。烏克蘭危機逼迫芬蘭調整生存之道,對於加入北約的民意支持度創歷史新高,來到六十二%。

芬蘭的自主不僅止於上述的國防層面,台灣近來的電力短缺,更須關注芬蘭的處理模式。一來,不過度依賴強鄰,僅有五%至七%的能源仰賴俄羅斯天然氣,其餘早已規劃好能源多樣化,因此即便俄國切斷能源,芬蘭依舊能靠著再生能源、核能、一些天然氣、煤炭和石油運轉,石油也能轉向他國購買。芬蘭主張:能源的來源越不同,電力網就越強大。值得一提的是,芬蘭已經研發先進地下核廢料的儲存方式,持續使用新一代的核能。

台灣處境沒有比芬蘭好,同樣受到強權的威脅,近來更有能源、電力短缺的困擾。芬蘭不信強權、自主不過度依賴、厚植所有實力,其國防、能源的處理模式,正是台灣應該學習的典範。

(作者為輔仁大學義大利語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外交暨國際事務學程召集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