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先行者彭明敏致敬

彭明敏(1923-2022)以百歲之齡辭世,他在一九六四年〈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主張的「一個台灣,一個中國」成為鐵一般的事實;《絕筆集》仍念念不忘提醒生活在台灣的人們命運共同體意識以及國家信念,讓人想到戰後流亡美國的詩人米洛舒(C.Milosz),他堅信祖國波蘭會重獲自由,一九九○年代初,終得回返。彭明敏也在一九九○年代從美國返台,並在一九九六年與李登輝競選總統,共同擴大了台灣意識論的絕對多數版圖。

以李登輝、彭明敏兩位同世代、經歷同時代,信念相同、際遇相反的人物為主角的歷史小說《夢二途》,在李登輝辭世後、二○二一年出版,收錄當時仍在世的彭明敏一篇〈李登輝與我〉懷念文章,兩人惺惺相惜。浪漫、玉碎型的彭明敏;務實、瓦全型的李登輝,是兩種不同的典範性存在。在戰後台灣歷史發放光芒。一位進入體制,伺機而動,留下民主化成果;一位反體制,成了令人尊敬的先行者。

彭明敏常提及同樣出身日本第三高校、京都大學畢業的薩孟武教授,也對胡適的提㩦充滿謝意,薩、胡兩人也是隨中國國民黨來台少有的知識份子風骨。比起大多附和蔣政權的殖民性、流亡中國心性充斥於統治陣營。彭明敏以台大政治系主任,憧憬國民國家,號召不分先來後到、生活在台灣的人民,從不可能的「反攻大陸」黨意國策覺醒,建構一個新國家、加入聯合國。這不只是台灣人的自救,是流亡群落的自救。台大迄今仍未返還彭明敏的教授名譽,令人遺憾!

如果蔣政權認清現實、接納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的主張,「中華民國」或許已台灣化、進入第二共和,並且脫「中國」身份、加入聯合國為一般會員國,甚至正名為台灣。當年,雷震、殷海光⋯等人也有類似主張。無法認清現實的蔣政權黨國捨在台灣自我重建,與二二八事件大肆虐殺、拒絕民主化一樣,只能依賴戒嚴統治鞏固體制,不只害了台灣人,也害了流亡中國人。

一九二○世代的台灣人知識份子形象,彰顯在李登輝、彭明敏身上,映照台灣文化協會在百年前追尋之路。這種新文化運動不同於戰後蔣政權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俯仰威權、政治指導性格。懷念彭明敏、紀念李登輝,台灣應重新連結百年前台灣文化協會的主張,重新開拓文化格局。

李登輝的夢、彭明敏的夢,都是文化之夢投射在政治志業的形影。與其陷於蔣介石、蔣經國的威權崇拜、迷思,生活在台灣不分先來後到的人們應該重新認識李登輝和彭明敏。台灣的政治人物更應該充實、強化知識與教養,而非耽溺於權力追逐、滿足於未盡真實正常的國家構造。

(作者是詩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鏗鏘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