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編「美軍顧問團」

媒體報導,日前在美國陸軍裝甲基礎軍官領袖課程的臉書,發現第十六騎兵團第二中隊正在喬治亞州班寧堡(Fort Benning)協助訓練盟國軍官照片中,出現了我國國軍幹部的身影。顯示兩國軍事合作不但往好的方向發展,也突破以往必須拆下國軍識別標誌及官階的限制。

美軍近期運用「M1」戰車訓練盟國官兵,其中,有身著我國迷彩服、別上「中華民國陸軍」胸章的我軍官兵(左)。(圖:取自U.S. Army Armor Basic Officer Leader Course臉書頁)

美軍近期運用「M1」戰車訓練盟國官兵,其中,有身著我國迷彩服、別上「中華民國陸軍」胸章的我軍官兵(左)。(圖:取自U.S. Army Armor Basic Officer Leader Course臉書頁)

 

 

自二零一四年克里米亞危機之後,到二零二二年二月二十四日的烏俄戰事爆發,原本以為烏克蘭是俄羅斯總統普廷的囊中物,在短期內投降,沒想到烏克蘭軍民展現出堅毅的抗敵意志,烏軍更是屢屢重創俄軍,跌破國際眼鏡。開戰至今正好滿兩個月,歐美各軍事觀察家普遍認為,俄軍人員及裝備消耗已超過二十五%,眾多原因之中最重要的是:烏軍這七年多來有美英等國的指導,甚至參與北約的聯訓,使得烏軍轉換成「俄式裝備,美式打法」;從最基層的連級戰鬥:無人機偵查、觀測、攻擊,夜視鏡加強的夜戰能力,到戰術、戰略等級的整體戰力表現等等,都可以看到美軍的「多域特遣部隊」(MDTF)、CIA、軍事顧問、英軍的SAS特種部隊留下的訓練成果及影子,甚至曾與烏國空軍聯訓過的美國空軍都表示:烏國空軍表現幾乎跟我們一樣好,唯一不同差別只是配備了俄式裝備。

台灣人民也有堅強的抗敵意志,國軍也採購了很多新式的國造及美製裝備,但是為人詬病的組織文化及土法煉鋼的訓練方式,使得國軍進步遲緩。唯有大量引進美軍顧問,從上到下進行指導,直接引用美軍教範,不要再以國情不同搪塞。

最後建議:台灣應與美國協調,將美國在台協會的「安全合作組」與「聯絡事務組」整併(現僅有組長陸軍上校,含陸、海、空軍中校事務官三人,及陸戰隊少校事務官一人,共五人),恢復為「美軍顧問團」,除了在國防部給予政策、戰略、戰術上的指導外,更應該深入各基層單位派駐教官,協訓指導,讓國軍進行一次從上到下的大改造,改變現在國軍這種「美式裝備,俄式打法」,讓踢正步、刺槍術、戰鼓隊、莒光日等等作法成為過去,真正提升戰力,使敵人不敢蠢動。

(作者為企管博士、醫療業主管、軍事部落客)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